朱元璋真的是“鞋拔子脸”吗?其实,这是刻意丑化和抹黑。因为他是重整华夏山河,再造

曹勇说史 2025-07-09 21:34:06

朱元璋真的是“鞋拔子脸”吗?其实,这是刻意丑化和抹黑。因为他是重整华夏山河,再造中华文明的英雄,所以黑他的经费非常充足,别有用心啊! 其实,朱元璋建立明朝时,南北汉人分裂已长达400多年,早已出现文化隔阂。938年,石敬瑭为了换取契丹支持,将中原屏障幽云十六州(今北京、河北北部、山西北部)割让给辽国。一直到1368年,明军攻占元大都,才完成南北统一。 整整430年,期间,辽、金、元三代游牧政权相继统治该区域,北方汉人被迫接受胡俗,与南方文化纽带彻底断裂。北方汉人受胡化影响较深,南方则保留更多汉族传统,双方在政治、习俗和身份认同上存在差异。 北方汉人受辽、金、元统治影响,普遍采用游牧民族习俗。男子剃发留辫、包头巾,妇女穿袍裤。南方汉人则保留汉唐衣冠,坚持宽袍大袖的传统服饰。 北方汉人大量改用契丹、蒙古姓氏,比如“耶律”“孛儿只斤”。盛行“收继婚”,就是父死子继、兄终弟及的婚姻制度。南方则严格遵循儒家伦理。 北方汉语融入大量游牧民族词汇,形成“汉胡混杂”口语,南方仍以唐宋汉语为正统。 元朝长期废止科举,北方教育体系崩溃,文人群体凋零。南方因私塾和书院延续,儒家经典传承完整,导致南北学子文化素养差距显著。 这种情况比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好不了多少。为此,朱元璋强制推行“衣冠复古”,要求全国恢复汉族传统服饰,尤其禁止北方胡服‌。严禁胡姓、胡俗,对收继婚参与者处以极刑‌。 最著名的就是1397年的“南北榜案”,该年科举主考官刘三吾录取了51名进士,‌全部为南方人‌,北方考生无一上榜,史称“南榜”。北方学子群情激愤,质疑考官徇私舞弊,聚集南京街头抗议,甚至冲击礼部衙门‌。 复查试卷,结论却认定‌录取结果公正。北方考生文章质量确实远逊于南方学子,且部分试卷存在“犯禁之语”。同年六月,朱元璋亲自主持重考,录取61名‌全北方进士,史称“北榜”。程序正义让位于国家统一,分榜成为维持稳定的必要妥协‌。 这事直接催生出了地域配额制度‌,明仁宗时期正式确立“南北卷”制度,按比例分配录取名额,南榜55%、北榜35%、中榜10%。此举平衡了区域公平,成为明清科举定制,也被现代高考分省录取政策所借鉴。 为了弥补南北汉人四百多年的裂痕,朱元璋可谓殚精竭虑,硬是把华夏重新缝合在一起,让华夏再次成为一个整体,让古老的中华文明活了下来。 据明代张瀚在《松窗梦语》中所载,朱元璋“眉秀目炬,面如满月”。但士人却其替换为“龙颔虬须,面有瘢志”。当刀笔无法反抗强权,笔墨便成为士人丑化的武器。 其原因是朱元璋强化皇权、严惩贪腐、打压江南士绅的政策,触动了文人士大夫集团的利益。士大夫通过掌控历史叙述权,将政治清算转化为道德审判,尤其是哪些投靠清廷的“贰臣”,更是为清朝“丑明褒清”叙事埋下伏笔。 清廷入主中原后,满族作为少数民族统治者,需要消解“夷夏之防”,而将明朝塑造为“暴政黑暗时代”可转移道义批判。于是,清廷便将民间所绘朱元璋鞋拔子脸画像钦定为标准像,通过相貌丑化完成政权污名化。当龙颜化作鬼魅,前朝天命就失去了神圣性。 康雍乾三朝则通过“盛世”话语建构统治神话,比如雍正批阅奏折约4.2万件,日均批示万字,康熙“日批奏折三百件”,实际日均存档不足十件,但却塑造了“清朝无昏君”的集体认知。 其实,历史上的盛世很少,西汉文景之治持续约40年,‌贞观之治22年,开元盛世28年,永乐盛世21年,康乾盛世却长达134年,所有盛世加起来都没它长,相当于清朝有一半时间处于盛世,亲!谁敢信啊! 但还真有人信了,尤其是演艺界。所以,他们无视朱元璋再造华夏之功,丑化其相貌,不断放大其诛杀功臣。其实,康雍乾文字狱案件数倍于明朝。仅康熙朝《明史》案,就一次性处死了200多人,流放近2000人。 但清宫辫子剧拍了一部又一部,《戏说乾隆》《雍正王朝》《康熙王朝》《还珠格格》《铁齿铜牙纪晓岚》《康熙微服私访记》《孝庄秘史》《宫锁心玉》《步步惊心》《甄嬛传》……从1990年代末到2019年,大热20多年。 大量剧集将康雍乾时期塑造为“盛世样板”,淡化文字狱、迁界禁海、民族压迫等史实。北直隶屠杀、扬州十日、嘉定三屠、江阴八十一日……保守估计屠杀了超1500万人。 剧中皇帝多被塑造为勤政爱民的“千古一帝”,尤其是康熙。要知道康熙平定三藩,仅在四川就屠杀了400多万人,一直杀到四川不足2万人。就这么个屠夫,竟然还有人为他歌唱——“向天再借五百年”,魔幻不?幽默不? 他们通过浪漫化宫廷叙事,将血腥征服史置换为权力美学消费品,在视觉狂欢中完成对集体记忆的慢性置换。但历史唯物主义的铁律终将显现,当大伙看透朱元璋被丑化的阴谋,当后人拂去鞋拔子脸画像的尘埃,显露的必定是中华再造者的真容: 满面风霜,双目如炬,脊梁似昆仑,巍巍擎天!

0 阅读:26

猜你喜欢

曹勇说史

曹勇说史

曹勇说历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