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大头的后代也有很牛逼的,比如第六个儿子袁克桓。和他妈妈五姨太杨氏一样,他的历史堪称传奇。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,操办很多煤矿水泥企业。相比过人的商业头脑,但我更欣赏他的家国情怀。
抗战爆发后,日军在千年古都南京进行残忍的大屠杀,30万军民死于日寇之手。同在南京的袁克桓因为公司在租界和悬挂丹麦国旗,逃过一劫。但袁克桓没有松一口气,他看到南京市区横尸一片的惨状,强忍悲痛,积极说服合伙人丹麦籍辛德贝格,在自家水泥厂搭建简易医院,前后收留了3万多南京市民和抗战军人,袁克桓拿出自己全部积蓄,宁可自己挨饿也要为南京老百姓寻医问药,保障老百姓基本生活。
在1937年-1938年初,袁克桓的水泥厂成为南京市民最大流动难民庇护所,为南京老百姓撑起一片安全屏障。他也因此得罪了日本鬼子,过着不平坦的日子
1945年抗战结束后,袁家很多后代都去了欧美,袁克桓选择留在大陆,说道:日本人在这儿的时候,我花费很大的力气才保住了我的工厂和老百姓,我从没有想过离开,所以现在,我和我的家人,依旧会留在大陆。”因为他知道日本人虽然被赶跑了,但他使命还没结束。
1949年,新中国成立,人民过上幸福生活,袁克桓把自己全部水泥厂无偿捐给国家,支持新中国工业发展。人民政府考虑袁克桓在工业领域贡献,邀请他出任天津市副市长。袁克桓以一句我不想当官婉拒,并说:我不是来当官的,是想为新中国干点实事的,我在实业领域能更好发挥自己优势。原来他的母亲杨氏在袁大头去世后,终于明白沉迷官场不是什么好事情,要求儿子袁克桓终生不得为官,大孝子袁克桓答应了母亲的要求
在新中国初期,袁克桓经历过大风大浪,他泰然处之,晚年积极行善,为老百姓谋福利。1956年因心脏病去世,国家重工业部司长专程吊唁,纪念这位有拳拳爱国心的实业家
袁家人的传奇远不止袁克桓一位,后面还有一个是新中国第一位海军舰长,篇幅有限,传奇故事下回分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