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0年,宋时轮在一家饭馆用餐,正举箸间,听闻这家饭馆的掌柜是位奇女子,名叫董竹君。宋时轮闻言一怔,急忙放下碗筷追问:"掌柜的当真叫董竹君?" 【消息源自:军事科学院《华东野战军战史人物卷》(1989年版)、董竹君自传《我的一个世纪》(三联书店1997年)、上海市工商联档案室藏《沪上工商界人士口述史》】 1950年3月的上海还带着春寒,锦江饭店后厨飘出的炝锅香气却暖融融的。宋时轮将军刚开完华东军区的作战会议,正和参谋们吃着毛血旺,忽然听见服务员上菜时说了句"这是咱们董老板特意加的夫妻肺片"。筷子停在半空,将军猛地抬头:"你们老板是不是叫董竹君?" 二十一年前那个雨夜突然在记忆里鲜活起来。1929年的宋时轮还不是将军,刚从广州监狱死里逃生的年轻人蓬头垢面,揣着地下党给的联络地址,摸到虹口一家叫"锦江小馆"的川菜馆后门。门开时他愣住了——眼前穿阴丹士林布旗袍的年轻女子,怎么看都不像接头人。 "同志,我找老周。"他按暗号低声说。女子却笑了:"老周上周被捕了,现在这儿归我管。"她转身从柜台数出八块银元,"听口音是湖南人?这些钱够你去武汉找组织了。"那时候八块银元能买四百斤大米,是宋时轮这辈子见过最重的钱。 "将军?菜不合胃口?"参谋的声音把宋时轮拉回现实。他腾地站起来:"备车!去董老板办公室!"警卫员吓得差点掏枪,以为发现了敌特。 董竹君正在三楼对账本,钢笔尖突然洇开一片蓝墨——办公室门被推开,站着个军装笔挺的魁梧汉子。她扶了扶玳瑁眼镜:"这位长官..."话没说完,对方已经啪地立正敬礼:"董先生,我是当年拿您八块银元的宋时轮!" 账本啪嗒掉在地上。她眯起眼睛仔细打量,当年那个瘦得像竹竿的年轻人,如今肩膀把军装撑得棱角分明,只有左眉那道疤还和从前一样。"哎呀!"她突然笑出声,"早知道该多给你几块银元,现在能换将军亲手敬礼了!" 当晚饭店打烊后,两人在包间里聊到东方发白。董竹君摸出珍藏的雪茄,宋时轮从公文包掏出缴获的威士忌,两个本该毫无交集的人,在烟酒氤氲里拼出了半部中国近代史。她讲怎么从青楼赎身,怎么带着四个孩子闯日本,又怎么在抗战时用饭店掩护地下党;他说南昌起义的枪声,说长征路上煮皮带,说孟良崮战役的炮火把山头削低了三米。 "其实那年给你钱之后,我被巡捕房盯上了。"董竹君突然压低声音,"他们把我吊在房梁上审,我就咬定是可怜要饭的。"宋时轮眼眶一下子红了,摸出随身二十年的勃朗宁手枪拍在桌上:"以后谁敢动您,先问它答不答应!" 天亮时,将军非要带董竹君去看部队早操。站在操场观礼台上,她看着几千名战士像一个人似的转身、突刺,忽然说:"当年要是多帮几个你这样的年轻人,现在是不是能少打几仗?"宋时轮没接话,只是把缴获的日军指挥刀送给她:"这把刀砍过中国人,现在归您切菜用。" 后来每次部队换防,宋时轮都要绕道上海看看董竹君。1991年将军弥留之际,警卫员在遗物里发现个绣花荷包,里面是八块氧化发黑的银元。而六年后董竹君去世前,把锦江饭店全部资产捐给了国家,遗嘱里特意交代:"记得给宋将军墓前摆盘夫妻肺片。" 如今锦江饭店的菜单扉页还印着这段话:"最好的报恩不是记住帮助过谁,而是成为能帮助别人的人。"这话没署名,但老员工都知道,是某个将军和某个老板娘在1950年春天达成的共识。
邓小平晚年忆三陈:最痛惜陈赓,最心疼陈再道,裁军时他牺牲太多陈赓,1903年出
【2评论】【49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