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2年,19岁的郭沫若,与21岁的张琼华结婚!然而,新婚之夜,郭沫若揭开红盖头,看到新娘后,他愣在原地:“这……这怎么可能?”他转身离去,留下张琼华独守空房! 郭沫若,1892年出生在四川乐山的一个有钱人家,原名叫郭开贞。他爹郭朝沛是个生意人,家里开着驿站和商铺,日子过得挺滋润。郭沫若从小就聪明,读书厉害,后来还去了日本留学,先学医,后搞文学和历史,成了中国现代文化圈的大咖。张琼华呢,1890年出生在乐山苏稽镇,她爹是当地团总,家里条件也不差。两家门当户对,按理说这门亲事挺合适。 1911年9月,郭沫若还在成都上学,他妈就给他定了这门亲。他其实不太乐意,毕竟那时候年轻人多少有点新思想,不喜欢这种包办婚姻。不过碍于孝道,他没硬抗,勉强点了头。 1912年正月,婚礼在郭家大院办得热热闹闹,外面看着喜气洋洋,可郭沫若心里却打着鼓。他早就跟家里说过,新娘得是个没裹脚的,这在当时算个挺前卫的要求。媒人拍着胸脯打包票,说张琼华长得端庄,脚也没裹。可到了新婚夜,郭沫若一看,傻眼了——张琼华长相一般不说,脚还裹得死死的。他觉得自己被忽悠了,心里那股火蹭蹭往上冒,失望透顶,干脆扭头就走,连句话都没留。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挺炸裂。张琼华一个刚嫁过来的年轻女子,满心期待新生活,结果第一天就被丈夫甩了脸子。可她没哭没闹,硬是咬牙撑了下来。 婚后,张琼华留在了郭家,啥也没说,开始伺候公婆、操持家务。她日子过得苦,没啥花头,穿得简单,吃得也简单,早上就一个荷包蛋,平时全是素菜。她还把郭沫若小时候的课本留着,把他的画像挂屋里,像是在守着点啥。而郭沫若呢,婚后第五天就找了个理由,说要去读书,跑去了日本,这一走就是27年。 在日本,他先学医,后来迷上了文学,写出了《女神》这样的名作,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扛把子。他在那儿认识了个日本护士叫佐藤富子,两人没结婚就一块儿过了21年,生了5个孩子。1937年抗战爆发,他回了国,又跟战地记者于立群结了婚,生了6个孩子。郭沫若这辈子在婚姻上,真是跟传统完全不搭边。 再说张琼华,她在郭家几十年,没怨过一句。她性格挺开朗,对郭沫若后来的那些妻儿也没啥敌意,甚至他们回乡时她还热情招呼。1932年,郭沫若他妈去世,他爹分家产,有人跳出来说张琼华跟郭沫若没夫妻之实,不该拿家产。他爹写信问郭沫若咋办,郭沫若回信说,把他的那份全给张琼华,算是个补偿吧。 张琼华拿了钱也没乱花,还是老样子过日子。1951年起,郭沫若每月给她寄15块钱生活费,后来涨到30块,一直寄到1978年他去世。之后,国务院每月给她100块补贴,直到1980年她90岁去世。郭沫若比她早走两年,86岁。 这场婚姻,说白了就是有名无实。郭沫若年轻时那股冲动劲儿,确实给张琼华带来了不少苦头。他后来在自传里提过这事儿,语气里满是愧疚,说自己当年不懂事,可过去的事也没法改。张琼华呢,用她的忍耐和大气,硬是让这段故事有了点暖色。 这不光是他们俩的事儿,也是那时候社会的一个缩影。那年代,婚姻多半是父母说了算,年轻人自己的想法往往被压着。郭沫若跑了,算是个叛逆,张琼华留下来,是另一种担当。两人的选择,放到现在看,挺让人感慨的。
1912年,19岁的郭沫若,与21岁的张琼华结婚!然而,新婚之夜,郭沫若揭开红盖
司马槑谈过去
2025-07-08 18:17:05
0
阅读:16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