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8年,日本人砂原惠改名张荣清,谎称中国籍,加入了解放军,他在辽沈战役中立功,还参加了抗美援朝,但很快,他的身份就暴露了,没想到,他接下来的举动直接让人破防...... 这事儿得从1933年说起,砂原惠在日本福冈出生。那时候日本整个国家都跟打了鸡血似的,满大街喊着“大东亚共荣”,可他家里头啊,跟这股子热潮不搭边儿。他爹是个工程师,性子闷葫芦似的,最烦打仗。1938年日本政府抓技术人员去东北修铁路,他爹被拽走了,一家子就这么稀里糊涂到了中国东北。 刚到东北那会儿,他才五岁,啥都懵。火车过鸭绿江时,他娘搂得他死紧,估计心里头直打鼓。可日子久了,他发现这地儿的人虽然看他像看外乡人,倒也没把他们当敌人。他爹更绝,明明自己是日本人,还总偷偷把单位发的白面馒头塞给周围的庄稼汉。这事儿后来被他爹挨过宪兵队揍,可他爹就是不改,说“都是人,饿肚子干啥”。 日本投降后,他家更惨了。他爹没了,他娘靠裁缝活儿勉强糊口,他自己就去地里放牛、捡柴火。一家子在辽宁北镇县的一个村子落脚,村里人瞅着他们“来路不明”,倒也没排挤,该帮衬帮衬。他在这儿才算真正扎了根,学汉字、说东北话,跟村里的娃一块儿疯跑打闹,“日本人”这仨字儿慢慢就没人提了,他心里头早把自己当“张荣清”了。 1948年辽沈战役要打起来了,东北民主联军招兵。张荣清(砂原惠)一听,立马跑去报名。那时候谁管你祖宗十八代?只要敢扛枪、能吃苦就行。他就这么成了“张荣清”,一个正儿八经的解放军战士。 当侦察兵那会儿,他可没少出力。摸进敌营探情报、带人炸弹药库,啥危险活儿都干。他对地形熟得跟自家后院似的,乔装打扮也有一套,好几次任务都漂亮完成。战友们都信他,上级也看重他,他心里头更踏实了——自己就是个中国人,不是户口本上写的,是这土地养的、战友处的。 平津战役时,他扮成小商贩混进北平城里搞情报。敌人枪口顶着他脑门儿,他也没怂过。为啥?他觉着这是在还这片土地的情——当年他爹帮庄稼汉,现在他帮解放军,都是为了过安稳日子。 1950年朝鲜打仗,他第一个报了名。跨过鸭绿江前,他把老娘缝的护身符埋在江边,寻思着“要是回不来,也算给这片土地方个心”。可谁承想,刚上前线没多久,他娘来队里慰问,一下把他身份捅出来了——日本人咋能上战场?按规矩得调走。 这一下炸锅了。有人说他是“漏网的日本鬼子”,有人怀疑他是不是藏着啥目的。可跟他一起打过仗的老团长站出来说:“他能替咱拼命,就是咱的人!”就这么着,他没被赶回国,改去东北航校搞后勤。他还是跟以前一样卖力气,搬物资、修设备,啥脏活累活都抢着干。 1955年中日关系还没缓过来,滞留中国的日本人都得遣返。轮到他时,他站在船头瞅着越来越远的中国陆地,眼泪哗哗往下淌。这哪是回国啊?这是离开他的第二个家啊! 回日本后,他没断了跟中国的联系。他懂中日俩语言,就捣鼓中日贸易,拉民间交流。自己开了公司,组织文化交流团,甚至在福冈开了中文学校,亲自教孩子。教室墙上挂着中国国旗和日本国旗,并排儿飘着。他常跟学生说:“我这辈子,俩家都得护着。” 老了以后,他隔三差五就回中国,看老战友、转悠当年打仗的地儿。随身带着个志愿军胸标,擦得锃亮。2010年,他带着日本老兵代表团去北京参加建军纪念活动,中央领导接见了,规格老高了。 2015年和2019年,国家又给他发了抗战胜利70周年、建国70周年的纪念章,这哪是块奖章啊?是给他的“回家证明”。 2021年6月24日,砂原惠在福冈走了,走的时候88岁。临终前跟家里人说:“把我一半骨灰埋在中国,那才是我真正的家。”
蔡正元说的这段历史是对的。二战时,日本人在台征兵打中国,日本人以为只有几千人报
【399评论】【219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