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高级的羞辱就是无视!印度组建代表团想就稀土问题来中国谈判,结果中方连邀请函都没

瑶光沐蕙芷 2025-07-04 18:30:18

最高级的羞辱就是无视!印度组建代表团想就稀土问题来中国谈判,结果中方连邀请函都没给。 近期,印度组织了一个官方的代表团,打算来中国就稀土问题进行正式的谈判,但是等了好些日子,就是没有收到消息。 与此同时,美国、欧洲等其他国家和地区与中国进行经贸谈判的消息不断传出。这时候印度方面才慢慢回过味来:中国就没有邀请他们来谈判的意思。 这种 “热脸贴冷屁股” 的尴尬局面,可是把印度气的不轻,随后便通过各种渠道发声抱怨,但它这一举动着实让人有些无奈。 之前,印度曾高调宣布和蒙古合作开发稀土,一副要摆脱对中国依赖的架势,可现实很快给他们泼了冷水。 蒙古虽然稀土储量大,但地处内陆,运输是个大难题。两国规划的三条路线,要么得经过中国港口被卡脖子,要么绕远路成本高得离谱。 更要命的是,印度自己的加工技术跟不上,从蒙古运来的矿石根本处理不好,成品率低不说,成本比直接买中国的成品还高。 折腾了一年多,两国合作的稀土出口量还不到蒙古年产量的 5%,印度这才发现,嘴上说自力更生容易,真要甩开中国单干,还差得远呢。 这时候印度想起找中国谈判,可中方连邀请函都没给,为啥?这里面有几个关键因素。 首先,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地位太重要了。2024 年北方稀土的产品远销全球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,出口量稳居全国第一,中重稀土出口还实现了历史性突破。 同时,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管控也越来越严,今年 4 月就出台了新政策,对部分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,企业出口得先申请许可。 在这种情况下,中国优先和技术成熟、合作稳定的国家打交道,比如欧美、日韩,印度自然排不上号。 其次,中印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一直疙疙瘩瘩。印度这些年搞贸易保护主义,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,限制中资投资,甚至把中国入世说成是全球贸易危机的根源。 2024 年 3 月,印度扩大进口商品质量控制令范围,直接导致中国对印出口额单月下降 12%。 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利益,也让印度自己吃了苦头,国内物价上涨,外资投资下降,国际信誉也受损。在这种背景下,中国对印度的合作意愿自然不高。 再看看印度的诉求。他们想和中国谈稀土合作,说白了就是想拿到便宜的稀土资源,缓解国内汽车等行业的供应链压力。 可印度一边有求于人,一边还在倒打一耙。比如莫迪政府在和中国谈稀土的同时,还指责中国 “不值得信赖”,试图拉拢其他国家组建 “去中国化” 的供应链。这种表里不一的做法,让中国很难对印度产生信任。 印度的抱怨其实挺让人困惑的。既然之前那么自信地要和蒙古合作,为啥现在又回过头来求中国? 这说明印度在稀土问题上缺乏长远规划,也没认清自己的短板。他们总想着靠外部合作快速解决问题,却不愿意在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上投入。 印度在稀土问题上的困境,本质上是一场技术主权与产业现实的激烈碰撞。 当莫迪政府暂停稀土出口、试图以 “战略自主” 姿态博弈时,却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:稀土供应链的重构绝非政治口号所能左右。 印度虽然坐拥全球第三大稀土储量,但其稀土分离技术落后中国至少 20 年,国内精炼能力几乎为零,甚至连从蒙古进口的原矿都需运往中国加工。 这种 “资源大国、产业小国” 的畸形格局,使得印度在稀土博弈中始终处于被动 —— 既无法摆脱对中国技术的依赖,又因政治姿态错失合作机遇。 这种矛盾心态,暴露出印度在全球化产业链中的身份焦虑:既想享受中国供应链的红利,又不愿承认自身在技术、资本和市场上的劣势。其结果,只能是在政治博弈与经济现实的夹缝中反复摇摆,最终加速自身在全球稀土格局中的边缘化。

0 阅读:70

猜你喜欢

瑶光沐蕙芷

瑶光沐蕙芷

瑶光沐蕙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