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禽兽不如!”四川眉山,教练带12岁女孩开房,警方回应:涉事男子已被抓获,受害者不止一个!

姜海楠聊社会 2025-07-04 14:43:44

“我的女儿才12岁!”当这句撕心裂肺的怒吼在四川眉山的街头炸响,一个父亲的拳头狠狠砸向一个男人。这个男人,顶着“武术教练”的光环,却用每天区区12元的“报酬”,将一名12岁女孩诱骗至宾馆。这令人发指的一幕,并非孤立的罪恶,随着警方在6月30日的通报,一个更黑暗的现实被揭开:受害者远不止一人。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个案,而是一记响亮的警钟,拷问着我们这个社会,究竟为孩子们的安全编织了一张怎样漏洞百出的防护网。

这名教练的作案手法,精准而歹毒。他利用的,正是“老师”这个身份赋予的天然信任。在家长和孩子眼中,他是传道授业的师者;但在阴暗的角落里,他却是利用金钱和权威操控未成年心智的恶魔。根据警方透露的关键信息,他“借着教学的名头”接触了“很多个”学员,将本该是挥洒汗水的训练场,变成了他筛选和围猎目标的猎场。

12块钱,对一个成年人来说或许不值一提,但对一个心智尚未成熟、零花钱有限的孩子而言,却可能成为一个难以拒绝的诱饵。这起案件最令人不寒而栗之处,恰恰在于这份廉价。它暴露了施暴者对未成年人心理的精准拿捏,也折射出在某些被忽视的角落,孩子们的安全感和价值观是何其脆弱。当那名父亲发现真相,当街挥出的每一拳,打掉的不仅是罪犯的嚣张气焰,更是对“熟人社会”虚假安全感的沉重一击。

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,将所有罪责归于一个道德沦丧的个体是远远不够的。这名教练能够屡屡得手,背后是整个社会防护体系的系统性失灵。

首先,是职业准入的形同虚设。一个有如此歹念的人,为何能轻而易举地成为一名武术教练,自由地接触大量未成年人?我们的社会对于教师、教练、家教等与孩子密切接触的行业,是否建立起了一套真正有效、覆盖全国的犯罪记录审查和从业“黑名单”制度?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那么每一个将孩子送去培训班的家长,都像是在进行一场豪赌。

其次,是监管空间的巨大盲区。无论是“一对一”的私教,还是宾馆酒店的登记系统,都为犯罪提供了温床。前者创造了难以监督的私密环境,后者则在执行未成年人入住规定上屡屡出现漏洞。如果酒店前台能够严格核实、及时预警,这桩罪恶或许就能在门口被拦下。

最后,是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缺位。我们总是羞于和孩子谈论“性”,却不知这种沉默,恰恰让孩子们在面对侵害时手无寸铁。我们教会他们要尊敬师长,却很少教他们如何分辨和拒绝来自权威的不合理要求。当孩子被“熟人”侵害时,他们内心的困惑、恐惧和羞耻,往往会让他们选择沉默,从而让罪犯更加有恃无恐。

法律的严惩是必须的。根据我国刑法,利用职业便利对未成年人实施犯罪,属于法定从重处罚情节。一旦查实存在多名受害者等“情节特别恶劣”的情况,等待这名教练的必将是十年以上乃至无期徒刑的严厉制裁。

然而,将恶魔送进监狱只是第一步。我们更需要一场彻底的“清扫”行动。这场行动,需要教育、公安、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联手,强制推行从业人员背景筛查;需要技术的力量,为酒店、社交平台装上预警的“天眼”;更需要每一个家庭和学校的努力,为孩子穿上自我保护的“铠甲”。

因为,我们无法接受一个孩子的童年,其价值可以被12块钱来衡量。

来源:扬子晚报

0 阅读:120

猜你喜欢

姜海楠聊社会

姜海楠聊社会

品社会百态,看百样人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