暴雨困童!2025年7月2日的那场瓢泼大雨中,两个孩子像被丢弃的垃圾,在没过脚踝

姜海楠聊社会 2025-07-04 14:20:14

暴雨困童!2025年7月2日的那场瓢泼大雨中,两个孩子像被丢弃的垃圾,在没过脚踝的积水中湿漉漉的站着。司机那句"免费带你们一段也不收钱了",成了孩子这个夏天听过最刺痛的一句话!

事件发生在7月2日那个暴雨倾盆的下午。天津的两个12岁孩子,小石和他的同学,在路边苦等许久后,终于叫到了一辆网约车。他们如同抓住救命稻草般冲进车里,以为可以逃离这场风雨。然而,他们坐上的,是一辆“幽灵车”。司机从始至终没有在App上点击“接到乘客”,在行驶了短短几分钟后,便以“下一单快超时”为由,强行要求两个孩子下车。

面对孩子的哀求和对4元取消费用的不解,司机报以的是不耐烦的呵斥。最终,两个男孩被赶下车,孤零零地站在没过脚踝的积水中,看着那辆白色轿车消失在雨幕里。他们的手机上,静静地躺着一张4元的取消费用单。而那句临走时的“谢谢叔叔”,成为对这一场景最辛辣的讽刺。

事情在孩子父亲武先生的曝光下迅速发酵,平台方在舆论压力下,给出了“永久封禁”的标准答案。但这看似雷霆万钧的处理,实则苍白无力。这绝非一个个例,而是整个行业系统性失灵的必然产物。从广州司机因“强派单”而当场辱骂并驱赶乘客,到重庆母女因“路远不挣钱”被扔在半路,再到19岁女大学生在高速上被顺风车司机遗弃,一幕幕荒诞剧的背后,指向的是同一个病根。

我们必须质问,那个被永久封禁的司机,换个平台、换个马甲,是否又能重操旧业?在全国超过300家网约车平台野蛮生长,却缺乏行业统一黑名单制度的当下,“永久封禁”更像是一个安抚公众情绪的公关说辞,而非有效的惩戒。

更深层的问题在于,这些平台的算法设计,正在将人性中恶的一面无限放大。司机为何宁愿冒着风险也要甩掉孩子?因为算法的精密计算告诉他,接下一单更“划算”。在时间和金钱的压迫下,道德和责任变得不堪一击。司机成了算法的奴隶,而乘客,尤其是像小石这样缺乏反抗能力的未成年人,则成了被牺牲的代价。

以小石的订单为例,他通过聚合平台下单,这种模式让责任主体变得模糊,一旦出事,平台之间便可以上演“踢皮球”的戏码。此外,一个拥有超过4亿用户的庞大系统,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未成年人乘车保护机制,这本身就是一种不作为。系统无法识别、司机缺乏培训、平台疏于监管,每一个环节的失守,共同将两个孩子推入了暴雨中的险境。

平台的道歉和封禁来得很快,但这种“亡羊补牢”式的危机公关,无法修复一个孩子在暴雨中被抛弃时内心的恐惧与无助。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个案的平息,而是对整个行业规则的重塑。建立全行业联动的司机黑名单,强制推行未成年人乘车保护系统,明确聚合平台的首要责任,让每一次恶意拒载和甩客都付出沉重的、不可逆的代价。

否则,今天被抛弃在天津暴雨中的是两个12岁的孩子,明天,又会是谁,在哪座城市的风雨中,被迫说出那句令人心碎的“谢谢”呢?

0 阅读:32

评论列表

tony

tony

1
2025-07-04 15:31

司机该死

姜海楠聊社会

姜海楠聊社会

品社会百态,看百样人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