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中国赞]如果北约全力以赴,公开介入俄乌战争,能否战胜俄罗斯?说实话,真到那一步,是我们最想看到的。因为如果只有美国单独下场,俄罗斯才会胜算渺茫,若是英法德出面,可能就是五五开了。北约整体出动,反而未必能赢! (信源:中国侨网——“西方直接介入俄乌冲突意味着与俄开战”) 北约若全力下场,能否击败俄罗斯?表面上看,答案似乎显而易见。一个拥有三十多个成员国的军事联盟,其经济和军事体量远超对手。 然而,战争从来不是简单的数学题,一旦真正走到那一步,结果恐怕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。这并非一场武器与士兵数量的对决,而是一场关于联盟凝聚力、战争准备以及全球风险承受力的复杂博弈。 首先要弄清楚,何为“全力以赴”。这四个字并非一声令下就能实现的战斗姿态,而是一种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性状态。它要求一个组织在经济基础、政治体制、舆论动员、工业体系乃至军事指挥上,都经过系统性的重构与准备。这背后,是以年为单位的持续投入。 在这方面,俄罗斯能走到今天,并非偶然。从新自由主义思潮退去,到“皇俄”思想悄然回归,俄罗斯的民间思潮转变花了近二十年。 军事上,自车臣战争后,俄军便着手系统性地恢复武装力量。经济上,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,莫斯科更是全力构建“堡垒经济”,以减少对外依赖。 普京上台后对中央集权的重建、对地方势力的削弱以及对亲西方寡头的打压,更是为今天的行动扫清了内部障碍。所有这些,都为俄罗斯提供了敢于掀桌的底气。 反观北约,这个看似强大的联盟,内部的离心力却大得惊人。冷战结束后,北约长期处于“放马南山”的状态,严重缺乏大规模、系统性的战略准备。 即便俄乌冲突爆发至今,北约成员国唯一拿得出手的集体动作,也仅仅是“承诺”未来将本国军费提升至GDP的2%,连联盟内部的指挥体系都未见任何实质性调整。 联盟内部的算盘更是打得噼啪作响。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国和俄罗斯的商业伙伴,购买S-400防空系统引起了美国和西欧的担忧。 德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高度依赖和在北溪二号管道的大量投资,使其难以承担与俄全面对抗的经济风险。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虽然态度强硬,但实力有限,其高调表态更像是在呼吁美国介入。 一场会议下来,各国争论的焦点往往是谁该多出钱、谁该多派兵,一到关键时刻便各自为营。就连是否继续援助乌克兰这种最基础的问题,北约内部至今都争吵不休。 大部分成员国甚至连为出兵制造舆论氛围的意愿都没有,这算哪门子的“全力以赴”?一个连基本共识都无法统一的联盟,即便真的下场,恐怕也只是一盘散沙。 俄罗斯之所以敢与北约对峙,主要依靠的是核武器。普京在关键时刻暗示核武器,这种威慑让对手感到恐惧。莫斯科利用北约内部的分歧,相信只要联盟有裂痕,就能持续战事。俄罗斯不同于伊拉克,面对拥有庞大核武库的对手,任何轻率行动的代价都是巨大的。 说到底,这本质上是一场比拼耐力的消耗战。战争的开销会直接传导至民生,欧洲早已不堪重负的能源价格和通货膨胀问题,一旦开战只会雪上加霜。民众对战争的忍耐力是有限的,冲突的火焰一旦蔓延,烧掉的不仅是乌克兰的土地,更是所有参与国的未来。 因此,北约的真正困境,不在于武器装备或士兵数量,而在于其内部能否拧成一股绳,能否承受长期、系统性投入的巨大代价。在多数国家都期盼局势降温、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当下,盲目升级冲突,无异于将整个世界推向深渊。 那么,一个表面强大、内部却充满离心力的联盟,真的有能力打一场自己都还没准备好的消耗战吗?答案或许早已写在了脸上。
[中国赞]如果北约全力以赴,公开介入俄乌战争,能否战胜俄罗斯?说实话,真到那一步
纸短情长啊
2025-07-03 21:44:12
0
阅读:9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