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斯克再次抛出惊人言论! 埃隆·马斯克再一次以其独树一帜的方式,引发公众的广泛瞩

酸酸甜甜小菊 2025-07-03 11:28:04

马斯克再次抛出惊人言论! 埃隆·马斯克再一次以其独树一帜的方式,引发公众的广泛瞩目。他一边断言日本若不改变,终将“从世界上消失”;另一边又预言,人工智能(AI)有20%的概率会导致人类灭绝。 这两句警告听起来像是毫不相干的惊人之语,一个关乎国家人口,一个关乎全球科技,可细究之下,却发现它们指向了同一个令人不安的未来。 马斯克担心日本也不是没有道理的。日本人口数量之少,这已经人尽皆知了。日本的新生儿人数在2023年降到了748,000,这是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。 谁知到了2024年,这个数字竟进一步跌破70万大关,比官方研究机构最悲观的预测还提前了整整15年。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日本人中年龄超过65岁者的比例高达29%,而到2025年,75岁以上的人将占1/5。 全年的平均出生率都在1.26左右徘徊,远远低于2.1,这远远低于保持人口数量的需要。照此趋势,到2065年,这个国家的人口将从1.24亿锐减至8800万。 “消失”一词虽显夸张,却精准地刺中了日本社会结构性困境的核心。 人口萎缩直接导致劳动力短缺,社会保障体系不堪重负。便利店招不到员工,医院、养老院人满为患,各行各业都在抱怨人手不足。 更深层的问题是,日本年轻人普遍被高房价、低收入和沉重的职场压力压得喘不过气,结婚生育的意愿自然持续走低。 日本一家财团所做的研究表明,有六成以上的年轻人,在内心深处渴望要小孩,但只有不到半数敢去做。说白了,就是经济负担太重,工作与育儿的矛盾也难以调和。 面对这种局面,日本政府当然也采取了行动,延长育儿假、增加托育服务,甚至通过法案,试图用AI技术来填补劳动力的窟窿。 而马斯克却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,那就是人工智能再强大,也不可能解决年轻人的生育问题。 他认为日本缺的不是技术,而是一个能让年轻人敢于组建家庭、养育后代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。 就在人们还在消化日本的人口危机时,马斯克又抛出了一个更宏大的预言。 他预言,至2029年或者2030年,人工智能的智力总量将超越整个人类智力的总和。 一旦AI拥有他所说的“硅基意识”,结局便只有两种:80%的可能是带领人类文明实现巨大飞跃,而剩下的20%,则是直接终结人类。 在他看来,不存在AI只比人类聪明一点,同时又温顺可控的中间状态。 这番话并非杞人忧天。AI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化,从语言模型到自动驾驶,已经深度介入社会运转。 也正因如此,对其失控的担忧与日俱增。技术领导人已经联合起来,要求停止大规模人工智能试验,因为人工智能试验的不确定性。 马斯克反复强调,缺乏有效监管的AI,可能演变为威胁人类生存的“超级智能”。 例如, AI军用会引起无法控制的矛盾,而算法偏向会造成更严重的社会不公平。 他给出的20%灭绝概率,与其说是精确计算,不如说是一个警告:人类根本赌不起这个风险。 有趣的是,这两种看起来毫无关联的警示,竟然在日本的真实生活中出现了奇怪的交集。 在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,日本正在对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进行大量投入,把它们看作是“救星”,以减轻人口问题。 养老院的护理机器人、工厂的自动化生产线随处可见,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达1.5万亿日元。 可这里存在一个深刻的悖论:AI越是发展,就越可能取代人类的岗位,这反过来又可能加剧年轻人的就业与经济压力,进一步抑制他们的生育意愿。这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。 马斯克所警告的“消失”,恐怕不只是人口数量的萎缩,更是一种在技术依赖下,人类主体性的潜在丧失。 当一个社会试图用技术去解决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时,很可能陷入更深的泥潭。 如果AI真的超越人类智慧,那无论是日本还是整个世界,又该如何在对技术的过度依赖与保持人类社会自身活力之间,找到那个脆弱的平衡点? 当然,马斯克的预言并非末日审判,更像是一次压力测试。 对日本而言,真正的破局之道或许在于直面年轻人的现实困境,切实降低生活成本,改革僵化的职场文化,而不是将希望全部寄托于技术。 而对于AI的挑战,建立全球统一的伦理规范与监管框架已是当务之急,确保AI的发展始终服务于人类福祉。 信源:界面新闻——马斯克再谈人工智能威胁,称AI将比全人类总和更聪明,4年后有20%的机率毁灭人类

0 阅读:207

猜你喜欢

酸酸甜甜小菊

酸酸甜甜小菊

酸酸甜甜小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