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太阳]1956年,毛主席和秘书高智一行人在工作完后,外出吃了顿羊肉泡馍。就在结账时,才发现出来的急,钱没带够。 (参考资料:2013-03-28 西部网——毛主席也爱吃同盛祥牛羊肉泡馍) 要说陕西美食,牛羊肉泡馍绝对是绕不过去的一张牌,不过,这碗香气扑鼻的清真小吃,背后牵扯的却远不止口腹之欲,更有意思的是它和中国近现代革命史,乃至国家领导人之间那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缘分。 故事得从延安时期说起,当年,延安作为革命中心,让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对陕北的风土人情吃出了感情,毛主席就是其中之一。 而这份对家乡味的执念,在另一些陕西籍干部身上则体现得更直接,比如时任中宣部部长的习仲勋和统战部副部长的汪锋,这二位只要回西安,雷打不动要去“同盛祥”老字号,解馋的就为那一碗地道的羊肉泡。 慢慢地,这份个人喜好在北京生了根,也开始琢磨着一件事:怎么才能把这碗代表大西北的硬核美食,搬到新中国的首都?有了这个念头,在习仲勋、汪锋等人的推动下,一项特殊的“红色任务”就这么定了下来。 为了保证味道不走样,他们请来了经验老到的实业家王铭轩牵头,从西安各大清真老字号里挑了二十名好手,其中好几位还是从“同盛祥”直接调来的泡馍师傅,这支“烹饪国家队”带着手艺和家伙事儿,浩浩荡荡地开赴北京。 开业初期,靠着牛羊肉泡馍、羊肉饼和几道风味小炒,饭馆很快在北京市民中混了个脸熟,可谁也没想到,真正让它一夜爆红的,是一次谁也兜不住的意外。 1955年5月的一天,毛主席在外开完会,半道上突然觉得饿了,临时起意想找个地方吃饭,机要秘书高智提议说,新街口新开了家陕西羊肉泡馍馆,风评不错,主席一听,欣然同意。 一进门,那股子浓郁的羊肉香就冲了过来,一行人顿时食指大动,饭馆给他们隔了个小单间,几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泡很快端了上来,肉片薄、汤头浓,配上辣子、糖蒜、香菜,卖相和味道都无可挑剔。 问题出在结账的时候,饭吃完了,高智准备掏钱,可一摸口袋,脸上的表情就复杂了,一桌饭总共六块三毛几,在当时不算小数目,可偏偏在场的所有人掏遍了口袋,硬是没凑齐这笔饭钱。这下可就尴尬了。 高智只好硬着头皮跟饭店的人解释,保证第二天一上班就把钱送来,谁知饭店的同志听完,连半点犹豫都没有,挥挥手说:“行,你们走吧!” 第二天,高智果然信守承诺,骑着自行车把饭钱送了过来,这件“吃饭没带够钱”的轶事,虽然有点窘,但那碗羊肉泡馍的滋味,却结结实实地留在了毛主席的记忆里。 一年多后,1956年10月,毛主席又来了,当时缅甸领导人吴努访华,主席在接见完吴努返回中南海的路上,特意让司机在新街口停车,又进了这家西安饭馆,这次陪同的还有彭德怀元帅、翻译和司机等共八人。 主席一进门,就被眼尖的食客认了出来,整个饭馆瞬间就沸腾了,大伙儿激动地喊着“毛主席来了!” 面对这种场面,主席特意找到经理王铭轩叮嘱:“不要影响大家吃饭,也别搞什么大餐,我们就路过吃碗羊肉泡馍。”领袖这种不打扰群众的亲民姿态,让在场的人很是动容。 这下可好,有了毛主席和彭总两位重量级人物的“亲测认证”,西安饭馆的名声就像长了翅膀,迅速飞遍了北京城,普通百姓、外地游客,无数人慕名而来,都想尝尝这碗让伟人念念不忘的泡馍到底是什么味道。 一传十,十传百,羊肉泡馍从一道地方小吃,一跃成为京城响当当的名吃,西安饭馆也顺理成章地成了北京的“名店”。
1968年毛主席点名此人执掌京畿,周恩来临终哭诉:不是我要关他的“老陈,你说我
【4评论】【39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