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就是手欠的后果!贵阳,一男孩和父母去景区游玩,中途看到有小猴子时,男孩就朝它竖中指,不料,他的这一行为却激怒猴群,好多只猴子开始追打他,身上被抓出很多伤痕,连同行的女孩,也遭到猴群的踢踹,网友:不愧是国际手势,连猴都能看懂。 据法治进行时7月1日的报道,六月末的贵阳黔灵山公园,暑气混着山林的潮气弥漫开来,猕猴在枝桠间跳来跳去,偶尔伸手讨要游客的零食,惹得人群里一阵嬉笑。
7岁的男孩跟着父母,和同行的小女孩挤在围观猴子的人群里,眼睛亮晶晶地盯着一只蹲在树干上的小猕猴。
不知是觉得有趣,还是偶然模仿过大人的动作,男孩突然朝着小猴子竖起了中指——这个在人类社交里带着强烈挑衅意味的手势,就这样毫无防备地甩给了山林里的“原住民”。
小猕猴先是愣了一下,紧接着发出尖锐的叫声。眨眼间,周围的猴子像是被按下了进攻开关,四五只猕猴迅速围拢过来,有的顺着树干蹿到半空,有的直接扑向男孩。
男孩吓得尖叫着转身就跑,可猴子的速度比他快得多,一只猕猴猛地抓住他的衣角,另一只已经伸出爪子,在他脖子和后背抓出几道血痕。
同行的小女孩也没逃过这场“无妄之灾”,猴群乱作一团时,几只猴子踢踹着她的腿,吓得女孩大哭起来。
父母慌忙把孩子护在身后,一边呵斥猴子,一边往景区出口的方向退。公园的工作人员听到动静,赶紧拿着长棍过来驱赶,猴群这才意犹未尽地散开,可男孩后背、脖子上的抓痕已经渗出血珠,女孩的裤腿也被踢得满是泥印。
事后,男孩的家属说,孩子回家后一直低着头,知道自己“闯了祸”;园区也主动承担了狂犬疫苗的费用,毕竟在黔灵山,猕猴伤人不算新鲜事,但因为这样的挑衅行为引发冲突,还是让不少游客议论纷纷。
这件事传到网上后,网友们的评论炸开了锅。有人调侃:“这手势果然是国际通用,连猴子都接收到敌意了”“看来以后去景区,得先教孩子手势礼仪”。
也有游客分享经验:“上次我在景区掏了下口袋,猴子以为我要拿吃的,直接扑过来,幸亏反应快”“小动物看着萌,脾气可倔,挑衅它们准没好果子吃”。
还有人认真提醒家长:“得教孩子和动物相处的规矩,不是所有生灵都能懂人类的玩笑,尤其是在它们的地盘上”。
其实在黔灵山,猕猴早已习惯和人类共处,但它们的野性并没完全褪去。它们能敏锐捕捉人类的情绪和动作——投喂时的善意,躲避时的害怕,还有像这样带着攻击性的姿势。
男孩或许只是觉得好玩,却不知道这个动作在猴群眼里,可能是最直接的“宣战”。就像园区工作人员说的,猴子不懂人类手势的含义,但它们会把突然的肢体动作当成威胁,一旦群起而攻,人类很难招架。
这件事像一面镜子,照出人和自然相处时的微妙边界。我们总觉得自己是自然的“观察者”,却常常忘记,在野生动物的领地,我们才是外来者。
一个不经意的手势、一个没收好的零食袋,都可能打破平衡。就像网友说的,“敬畏不是害怕,而是知道怎么和它们好好相处”。
下次再遇到山林里的小生灵,或许该记住:别用人类的“玩笑”试探它们的警觉,毕竟在大自然的法则里,尊重才是最好的相处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