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有到了谈判桌,印度才发现自己是弱小的,而不是“大国”。 印度刚登上“世界人口第一”的宝座,意气风发地喊出要在2047年成为全球强国的目标。 这份“大国梦”看起来气势如虹,可真当它走进现实的谈判桌前,尤其是面对美国这个真正的全球老大,才发现光有人口红利远远不够撑起“强国”的门面。 最近,美印计划把2030年前的双边贸易额从1910亿美元猛冲到5000亿,听起来挺美,但事情一旦牵扯到农业和乳制品,谈判就陷入了死局。 印度财政部长早早画下红线:这些领域关乎几亿农民的生计和国家的食品安全,特别是对转基因作物的担忧更是根深蒂固。她认为,一旦放开市场,就等于把国家的饭碗交到别人手里,后果不堪设想。 可在美国看来,这些所谓的“红线”不过是贸易壁垒的另一个名字。不仅不打算妥协,反而要求印度全面开放,包括对美国乳制品和转基因产品敞开大门。 这让印度很被动,原本以为靠人口和市场规模可以换来更多尊重,但美国既不急着买印度的货,也不怎么依赖印度的供应链,谈判桌上自然说话底气十足。 说到底,印度吃亏就吃在“筹码太少”。有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,美国在谈判中几乎没把印度当平等伙伴,更多的是用强压式的姿态在推进议题。 不管印度最后让不让步,外界的解读往往都会偏向“印度妥协了”,这对它苦心经营的“新兴强国形象”其实是种伤害。 关税不过是冰山一角,真正的拉锯战是在非关税领域——碳排放、环保标准、政府采购这些新议题才是美国更在意的。 可这些恰恰是印度目前最难让步的领域,毕竟国内还有成千上万的小微企业靠政府订单过活。一旦全面开放,冲击可能是毁灭性的。 而在国际格局层面,印度在金砖国家、上合组织里的一些动作,也让西方对它的“战略站位”起了疑心。 7月9日,就是美国暂停对等关税的缓冲期截止日。如果谈不拢,印度出口可能面临高达26%的惩罚性关税,而即便美方点头放宽,也得总统向国会走程序,短期内根本解决不了问题。 这场谈判无疑让印度清醒地认识到,面对强权经济体,单靠关税手段难以实现真正的互利共赢。如果缺乏制度改革、战略统筹与灵活应变的政策能力,那么,未来将持续陷入被动局面,难以有效维护国家利益。
只有到了谈判桌,印度才发现自己是弱小的,而不是“大国”。 印度刚登上“世界人
栗頿聊
2025-07-02 16:27:36
0
阅读: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