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,董明珠当上格力的董事长后,第一件事就是把代言人成龙换掉,记者问:“你为什么不请成龙代言?”董明珠霸气地说:“我代言更好!” 说起格力空调,很多人脑子里还会闪过成龙那句响亮的广告词:“掌握核心科技!” 当时,格力风头正劲,明星代言、广告铺天盖地,从430亿的营收到1200亿,四年时间翻了近三倍。但等董明珠掌舵后,这种打法立刻被按下了暂停键。 她第一件大动作—停掉成龙的代言合约! 2014年,董明珠刚刚坐上董事长的位置。面对媒体追问为什么放弃成龙,她一点不拐弯抹角:“我代言更好,我不要钱!”听上去像是精打细算,其实背后藏着她对品牌、对格力未来方向的通盘考虑。 在她看来,花上千万请明星站台,还得担心对方哪天“塌房”,这种事她一点也不想碰。她信的不是明星效应,而是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。 她自己站出来代言,一方面省钱,另一方面更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——“产品有问题找我”,这句话说出来,分量不轻,相当于把她的个人信誉和品牌牢牢绑在了一起。 从那以后,“董明珠代言”成了格力的新标签。广告不请明星了,钱省下来砸进了研发——芯片、光伏、智能家居……一个个项目背后,其实都有她省下的那点“代言费”。说少不算多,可积少成多,再加上她极强的执行力,十年下来,这笔账也算得清清楚楚。 格力门店的导购都能滔滔不绝:“我们现在的技术领先,就是靠不找明星省下的钱堆出来的。” 如今走进格力专卖店,董明珠的身影随处可见。海报、展示屏、产品画面,就差不是她亲自站在门口跟你打招呼了。有些门店干脆试点改名叫“董明珠健康家”,把她这个“女掌门”的个人品牌推向前台。 外界的声音当然也没少。有质疑她“太抢戏”的,也有说她是“个人崇拜”的,还有人打趣说格力快变成“董氏家电”了。 但她显然无所谓,她关心的只有一件事——格力是不是在往她想要的方向走,产品是不是对得起消费者。至于代言人是不是专业、形象够不够光鲜,她根本不在乎。 把企业品牌和个人IP绑得太紧,万一她哪天退居幕后,品牌怎么办?又或者公众疲劳了呢? 可从另一个角度看,这种“自押身家”的胆识,也正是她能撑起格力、扛起一个制造业大旗的底气。 董明珠的做法,也许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复制的。但她这种“你看不惯我,我也不改”的自信和坚持,却值得很多企业管理者反思:到底是花几千万找个流量明星来唱唱跳跳,还是自己站上去,把责任扛在肩上? 在董明珠身上,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企业家的管理风格,更是一种愿意为产品亲自背书、为品牌搏一把的倔强与果敢。 未来这条路会不会成为趋势,还很难说,但有一点可以肯定——她用行动证明了,不靠明星光环,也能让品牌走得更远。
2018年,撒贝宁好奇地问董明珠:“成龙代言一个品牌,一个品牌就消失,这到底是为
【70评论】【53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