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8年,一位母亲带着儿子报考黄埔军校,负责人拒绝说:“你年纪已39岁,超过年

蔼鸣 2025-07-01 23:44:15

1938年,一位母亲带着儿子报考黄埔军校,负责人拒绝说:“你年纪已39岁,超过年龄太多,不能报考”然而,母亲只说了一句话,就成功被录取..... 国破家亡,哪个有血性的人能眼睁睁地看着侵略者摧毁自己的家园,周咏南无法忍受,她看到难民四处乱逃,看着那些孤儿寡母沿街乞讨,心里的火焰在熊熊燃烧。 此时的周咏南生活简单,有份安稳的工作,儿子快要高中毕业,马上就要回来成婚,过不了多久她就能享受到含饴弄孙的快乐。 可周咏南想到外面的战火,被日军摧毁的城镇,她就无法平静下来,深思熟虑后,她做出个重要决定,她要去参军,去保家卫国,不仅是自己去,儿子也一块去。 起初,儿子黄天不是很理解母亲的坚持,母亲就他一个儿子,他若是在战场上出现意外怎么办,而且母亲也不年轻了。 “儿啊,保家卫国不分年龄,现在我们不为抗日出一份力,回头日寇打进来怎么办?跟外面的难民一样到处逃难吗?将日寇赶跑,我们才能有安生日子啊!” 黄天被母亲的话镇住,他支持母亲的想法,跟着她共同来到黄埔军校报名处。 周咏南敢参军不只是嘴上说说,她从小就习得武功,一人单挑三五人不在话下,能文能武,身上带着股拼劲。 可在报名时,却遇到些麻烦,周咏南被年龄卡住了,学校里面没有39岁的学员,这么大的都成老师了。 她没有气馁,看着负责人的眼睛,坚定说道: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,不能因为我的年龄而将我拒之门外,我作为老师更应该以身作则!” 她的话感动到负责人,负责人在纸上写下的名字,终于同意她入校。 毕业后,周咏南想要大展身手,将日寇打得落花流水,结果任职一下来,发现自己成了个文员,这可把她气坏了,连忙跑到上级那里要求调往前线,表示自己学完出来不是为了在后方坐办公室。 看到她如此坚持,就把她调往前线,在她的带领下,女兵们英勇奋战,抗击日寇,反倒是日寇见到她们后掉以轻心,结果遭到重创。 枪林弹雨中,难免会有受伤的时候,有次她的腿被打伤,但依旧站在前线指挥女兵作战,直到敌人被打退,才放下心来去接受治疗。 当日军投降的消息传来时,她毫不犹豫地放弃功名利禄,选择回家继续当个教书匠,很多人不理解她的选择,明明留在军中能有更好的未来。 道不同不相为谋,周咏南从来不是为了这些而选择参军的,黄天没有选择跟母亲一起离开,而是想要继续奋斗,升到更高的位置。 当内战开始后,周咏南看国民党越来越不顺眼,不认可他们的想法,觉得他们就是在搞事情,好不容易老百姓们能安稳些了,战火再次升起。 “儿子,速速归家,不要参加内战。” 于公于私,周咏南都不希望儿子加入其中,两方都是自己的同胞,怎么打都让人心痛。 但黄天有自己的想法并没有选择回家,看到他顽固不灵,周咏南只好带着孙子儿媳去找他。 家人的劝慰依旧没有改变黄天的念头,见此情景,她们只好失望而归,周咏南时常写信劝儿子不要走错路。 1949年,听到儿子所在的部队起义后,她的心里总算放下口气。从始至终,她都没有追求过什么权力地位。 回到家乡后,就将过去的种种放下,专心教导孩子,教育他们要懂得保家卫国,学校里,很多同事都不知道这位老太太居然上过战场,打死过日寇。 参考信源:母子从军赴国难——追记抗战老兵周咏南、黄天湖南日报

1 阅读:343

猜你喜欢

蔼鸣

蔼鸣

蔼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