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9年4月27日,平西山南村,高志远刚一进门,就被两名战士按倒在地,身边人谁

寒星破晓光淡 2025-07-01 19:22:17

1939年4月27日,平西山南村,高志远刚一进门,就被两名战士按倒在地,身边人谁也不吭声。他反应过来时,腰间配枪已经被取走,而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萧克,就站在一旁,脸色冷硬。这场以“开会”为名召开的会议,其实是一次埋伏。高志远,这位冀东抗日联军的总指挥、五万抗日队伍的创建者,被控叛变,随即被处决。 高志远是河北滦县人,早在1937年就发动冀东大暴动,曾一度收复昌黎、滦县、迁安、卢龙等地。 他带出来的冀东抗联队伍最多时达五万人,是真正从白区打出来的部队,可惜后来遭到日军围剿,队伍锐减,只能带着两千多人西撤至平西,编入冀热察挺进军。 挺进军新成立,由三支部队合编:宋时轮第十二支队、邓华第十一支队和高志远带来的冀东抗联。 萧克任司令员,刚上任,手上兵不多,内部关系也很复杂,宋时轮和邓华是红军出身,高志远却是从白区打出来的“土八路”。 三家人,三种路子,矛盾从一开始就埋下了。 高志远不止一次找萧克提出要回冀东,说那是老根据地,萧克劝阻,说冀东局势太险,损兵折将不划算。 可高志远咬死了要回去,语气坚定:“不打回去,对不起那边的父老。”他还告诉部下:“等明年春天,一定带你们杀回老家。” 这些话传到萧克耳朵里,也许让他坐立不安,正好那阵子,有人举报高志远,说他“私下勾结吴佩孚旧部,谋求军饷”,还有“同日本人接触”的传言。 冀东不少地区沦陷,日本人利用民团瓦解抗联,高志远过去的关系错综复杂,这些消息真假难辨。可萧克动了杀机。 宋时轮很快察觉不对,他跑去找萧克,语气冲:“高志远是冀东的老英雄,他要叛变?开什么玩笑?” 萧克冷脸:“证据摆着,不是你我能感情用事的。”两人争得面红耳赤,差点动手,宋时轮最后拍案而起,摔门而去。 4月27日,萧克召集高志远“开会”,地点设在山南村,高志远一进屋,发现气氛不对,萧克开口盯着他的配枪说:“枪不错啊。” 高志远二话没说,摘下来递上去,这一举动,被当作“缴枪投降”的信号,周围扑上来两人,直接把他压倒。 紧接着召开军政委员会讨论“是否处决高志远”,会议五人出席:萧克、马辉之、伍晋南、宋时轮和邓华。 萧克提议“以勾结敌人、意图叛变”罪处死,宋、邓坚决反对,说他是抗战英雄,不信他会叛变,可其余三人举手赞成,结果三比二。 当天傍晚,高志远被秘密处决,和他一起枪毙的还有冀东抗联参谋处长李荣久,年仅32岁,这事传出去,冀东老兵全懵了,高志远就这么没了,说他通敌叛国,证据谁也没见过。 消息传到部队,一下炸开了锅,原本就磨合困难的冀东支队,一下子掉了上千人,不辞而别,有的回了老家,有的就地转入地方。 有兵说:“人都没了,还抗什么日?”到年底,3000多人的冀东支队只剩一千人,还是人心浮动。 宋时轮气得不行,在一次会上直接拍了桌子,大吼:“你们说高志远是叛徒,你们怎么不拿出铁证?”拍完桌子,他没再多说什么,收拾东西,回延安学习去了。 邓华则是在路过晋察冀军区时,被老上级聂荣臻留下,调去当分区司令,他开口向萧克要回自己的原部队,结果只拿回六团。 冀热察挺进军这时候已经不是一个整体了,内部骨干一个个离开,原来三支主力,现在只剩下参谋长程世才带着部分队伍苦撑。 1942年2月,部队番号被撤销,萧克也调回晋察冀当副司令。 那事多年之后还有人追问,1959年,萧克受访时依旧说:“处理高志远是必须的。” 但1994年,滦县县委党史办的研究员陈发整理当年档案,提出“证据不足”,对所谓“通敌叛国”提出质疑,他们还给萧克写信,希望能为高志远平反。 萧克收到信后专门请人查了档案,还找当年的同事谈话,他写了一封回信,语言严谨,但核心意思没变:“高志远问题处理并无不当。”信寄出时,他已经年近九十。 这件事就这么留在历史里,争议始终没停,有人说,高志远是冤死的;也有人说,战争时期,哪容得半点犹疑。 只是那个1939年春天的山南村,注定成了一段无法还原的过往。 参考资料:《冀东抗日斗争史料选编》,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7年版。

0 阅读:152
寒星破晓光淡

寒星破晓光淡

寒星破晓光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