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8年,涂孝文叛变后,供出了地下党员李青林。李青林因此不幸被捕,但她宁死不承认自己党员的身份。 1949年初冬,重庆的局势越发紧张。解放军节节推进,蒋介石政权风雨飘摇。渣滓洞的牢门一次次打开,又一次次关上,里面的空气越来越沉闷。某天深夜,牢门打开,几个特务闷声不响地走进来,叫走了李青林。 她没有反抗,默默地站起身,跟着走出了牢房。这是她在渣滓洞里度过的第八个月。几天前,有风声传来,说蒋介石下了密令,要在撤退前清除所有关押的“政治犯”。而她的名字,也早在那张名单上。 很少有人知道,她原本只是重庆一所中学的老师。再往前,没人注意到她在教课之余,还偷偷负责地下党组织的机要工作。她的身份隐秘,平时不与其他人来往。直到1948年秋天,涂孝文被捕,一切才被打破。 涂孝文也曾是地下党,但他没有撑住。在特务机关严刑逼供下,他供出了大量同志的身份换取“自由”。李青林的名字,也赫然在列。她被列为“核心分子”,立刻被逮捕。 被捕当天,特务从她的住处翻出一堆教材和课本,没有找到任何证据。即便如此,李青林还是被关了起来,理由只有一个:“嫌疑重大”。 她第一次见到特务头子徐远举,是在审讯室里。徐远举翻着涂孝文的供词,冷笑着问她:“这些你都不认识?”李青林坐在椅子上,只说了一句:“我是老师,不认识这些人。” 从那天起,刑讯开始。老虎凳、电击、吊打,几乎每天都有。她被固定在凳子上,砖块一层层往腿下加,直到她右腿骨裂,整个人晕死过去。醒来之后,她仍然不改口。 徐远举开始怀疑她是不是真的知道什么。他决定来一场对质,直接把涂孝文带进了审讯室。涂孝文一进门,眼神就飘忽不定。他并不愿意面对李青林,但特务逼着他坐下。 “你看看,这人你认识吧?”徐远举一脸得意。李青林抬头看了涂孝文一眼,轻描淡写地说:“我当然认识他。” 特务们心中一喜,正以为她要开口招供,李青林却接着说:“他曾在学校追求我,我没答应,他就四处挑我的毛病。我一气之下打了他几巴掌。现在他投靠你们,是不是还在记仇?” 涂孝文听得脸色发青,一句话也说不出。徐远举脸色一变,什么也没说,摔门而去。 此后几天,李青林再也没被叫去审讯。她被送往渣滓洞,与其他未招供的同志关在一起。每天都有人被叫出去,有些再也没有回来。 狱中的日子没有尽头,她和江姐等人被关在同一个区域。大家从不多话,只在夜深人静时,低声交换一点信息。李青林从未提起自己被捕前的工作,也从未讲起涂孝文的事。 狱中有一面墙,有人用衣扣在砖缝中刻下几行字,字迹歪斜、不甚清楚,但最后那四个字却格外清晰:“绝不招供”。没有人知道是谁刻的,也没有人去问。 1949年11月的一天,特务带走了李青林。押她去刑场的路上,一个年轻特务悄悄问她:“你后悔吗?”她只是摇了摇头,什么都没说。 当天下午,几十名革命者被集中秘密处决。没有枪声传出,没有公示,没有记录。 数日后,涂孝文也被秘密处死。理由是“叛徒利用价值已尽”。他从被捕到出卖同志,仅用了五天,从获释到被杀,也不过三个月。没有人替他收尸,尸体被扔在嘉陵江边。 这件事很快在牢中传开了。有人低声说:“叛徒没好下场。”没人回应。 再往前,没人记得李青林第一次与涂孝文见面是在什么时候。有人说他是借着党组织关系接近她,有人说他一直觊觎她的职位,还有人说,他是临阵叛变,原本并不打算出卖她。 但这些说法都没有证据。唯一可以确定的是,李青林被捕那天,是涂孝文亲口交代的。她的住处,她的行动,她的代号,都是他写在口供里的。 涂孝文写下那些字的时候,签字的手在发抖。那份口供,在李青林的档案中一直留着,直到多年后被解密。 有人看到那张档案时,轻轻叹了一句:“她当年一句话都没承认。”历史并未记下她太多信息,只留下一个名字,一份沉默的档案,一句“我什么都不知道”。这一切,就发生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里。
1948年,涂孝文叛变后,供出了地下党员李青林。李青林因此不幸被捕,但她宁死不承
十七仔
2025-07-01 19:10:10
0
阅读: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