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4年,27岁军官要给14岁妓女赎身,打算花3万块向老鸨要人,他正准备付钱,却被妓女拦住。 上海锦江饭店初建时并不引人注意,只是法租界里一处不大的小饭馆,掌柜的是一位叫董竹君的中年女子。她不常露面,却把一切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。人们只道她能干,却没人知道她是如何从青楼女子一步步走到如今的位置。 她出身贫寒,父亲是个拉黄包车的,母亲在家操持家务。家中虽拮据,父母仍咬牙让她读书识字。可惜天不遂人愿,父亲病倒后家中断了生计。她本想寻一份活补贴家用,却被人拐入清楼,自此命运全改。 她那年才十四,容貌出众,很快成了清楼里头牌人物。接客中遇到不少达官贵人,却始终冷眼旁观,直到一位军官频繁前来,引起她的注意。此人名叫夏之时,27岁,是军中青年才俊。他初见她便生情意,后来更动了娶她为妻的念头。 他提出愿花三万大洋为她赎身,但她拒绝了。他愣住,没想到她会回绝。她说,她不愿靠别人的钱脱身,若真想娶她,得答应三个条件:立她为正房、送她出国求学、家中事务由她全权处理。夏之时一口应下。她没再说什么,只静候时机。 逃出青楼那夜风雨大作,她趁混乱溜出,夏之时已等在街口。他们一路奔回夏家,第二天就办了婚礼。在那个年代,妓女做正房太太、出国留学、执掌家务,几乎是天方夜谭。但她一一做到了。 她在日本求学几年归来,举止大方、眼界开阔,在上海上流社会中渐渐站稳脚跟。但婚姻生活并未因此美满。夏之时官场不顺,脾气愈发暴躁,经常在家中发怒。 她产下四个女儿,婆婆怪她“断了香火”,百般刁难。夏之时也开始冷落她,甚至动手。她忍耐多年,直到生下一个儿子后,提出离婚。 离婚后,她带着四个女儿离开夏家,身无分文,典当所有首饰,在法租界租下一间铺子,开起饭馆。饭馆初期生意艰难,她亲自下厨、跑堂,渐渐积累口碑。她不再提夏家之事,只一心谋生,把四个女儿抚养成人。 抗战期间,饭馆成了地下党的联络点。她默不作声地掩护过无数人。有一回,一个受伤的男子被送来,她安排他藏身后院,还亲自煮汤照料。后来才知此人是宋时轮将军。事后她也未炫耀,只照常营业。 锦江饭店名声日隆,董竹君依旧低调。她拒绝再婚,把全部心血投入饭馆与子女教育中。她四个女儿个个读书成才,均未重蹈她的命运。再问起她往昔的青楼岁月,她只轻轻一句:“过去的事,没什么可说的。” 人们只看到她稳重能干,却不知她也曾在风雨之夜孤身逃亡,也曾在婚姻中默默受辱,也曾在战乱中冒死掩护。锦江饭店不仅是饭庄,更藏着一段关于坚韧、清醒与挣扎的过往。 董竹君用自己的方式,走出风尘,走进时代,从没有哪一步轻松,却步步都算数。她未曾高声呼喊什么,只用一生做了回答。
1914年,27岁军官要给14岁妓女赎身,打算花3万块向老鸨要人,他正准备付钱,
十七仔
2025-06-30 17:45:31
0
阅读: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