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下长记性了!”6月29日,南京,一女子在一景区门口看到9.8元一斤的榴莲,觉得有便宜占,直接去买了一大个!结果,打开发现竟然是“死包”,根本不能吃!当想回去找摊主理论时,连人带车都不见了。网友:上当了! “这下长记性了!”6月29日傍晚,南京夫子庙景区西入口的梧桐树下,何女士盯着手里开裂的榴莲欲哭无泪——果肉像被水泡烂的棉花,一捏就碎成渣,暗黄色的纹理里还透着可疑的黏腻,凑近甚至能闻到一丝酸腐味。而半小时前还热闹非凡的榴莲摊,早已连人带三轮车消失得无影无踪,只在地上留了片被踩烂的榴莲壳。 原来那天午后,夫子庙的石板路上挤满了游客。何女士跟着人流逛到景区西门时,被一阵喧闹拽住了脚步:一辆刷着蓝漆的改装三轮车上,堆着座“榴莲火山”——浑身带刺的果子堆得冒尖,车把上挂的硬纸板歪歪扭扭写着“9.8元/斤”。 戴草帽的摊主操着浓重的南方口音,正举着把弯刀切样品:“刚从泰国空运来的金枕,甜得能粘住牙!”刀刃划开榴莲壳,露出金黄果肉,旁边几个游客凑上去闻,有人小声说“确实香”。 何女士瞅着价格比超市便宜一半,也跟着心动了,挤到车前挑榴莲。摊主递来橡胶手套,教她“选刺软的,摇着有响声的”,何女士捏了捏面前的榴莲,刺不算硬,晃了晃,隐隐约约有动静,便决定买这个。 电子秤上,榴莲显示12.9斤,摊主报出“129元”时,何女士犹豫了下——毕竟不算小钱,但想到“来都来了”,还是扫码付了款。 临走前,她瞥见旁边一位大姐刚开的榴莲,果肉饱满得快溢出壳,心里还暗喜:“看来运气不错,晚上能美美的吃顿榴莲了。” 把榴莲搁在车后备箱后,何女士继续逛景点。傍晚六点多,夕阳把秦淮河染成金红色,她想起车上的榴莲,兴冲冲返回取车。打开后备箱的瞬间,一股若有似无的酸味飘出来,她没在意,拿着摊主送的塑料刀就开始撬榴莲。 先用刀尖扎进尖刺间的缝隙,使力一掰,外壳“咔”地裂开——可里面的景象让她头皮发麻:果肉完全没了样品里的饱满,软塌塌地贴在壳上,颜色是暗沉的土黄色,摸上去黏糊糊的,像被泡发的烂泥。 她试着捏了捏,果肉直接碎成渣,凑近闻,酸腐味更重了,分明是“死包”榴莲的典型特征。 “当时脑子嗡一下,赶紧往摊位跑。”何女士后来回忆,可等她气喘吁吁赶到西门,原本停三轮车的地方,只剩几道车轮印和散落的枯叶。周围游客摇头说:“那人半小时前就收摊走了,车开得比兔子还快。” 何女士把开榴莲的视频发到社交平台,不到一天就收获两万条评论。有人痛心疾首:“9.8元一斤的榴莲,超市进货价都得十几块,这明显是陷阱啊!” 还有南京本地网友爆料:“夫子庙周边常有流动摊卖低价水果,专挑游客多的时候来,赚一笔就跑,之前还有人买到烂山竹、假蓝莓。” 更有受害者分享经历:“去年在中山陵门口买樱桃,摊主说‘甜过初恋’,结果回家一洗,全是烂的,再回头人都没了!” 评论区里,“贪小便宜吃大亏”的叹息声此起彼伏,有人翻出《景区消费避坑指南》,提醒大家“流动摊贩无售后,低价背后十有九诈”。 何女士的遭遇,提醒了我们,流动摊贩打“价格牌”吸引游客,靠“打游击”逃避责任,让消费者维权无门。 那只129元的死包榴莲,不仅浪费了钱,更戳破了“天上掉馅饼”的幻想——毕竟,正常商业逻辑里,没人会做赔本买卖。 那么你有过类似的“踩坑”经历吗?
“色胆包天!”福州一女子独自乘坐火车时,突然感觉桌下有人在摸自己的大腿。可她对面
【15评论】【27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