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德里估计要着急了!中俄伊巴举行闭门会,唯独没有邀请印度参加。 近期有消息称,中国、俄罗斯、伊朗和巴基斯坦四国代表举行了一场闭门国家安全会议,而作为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印度并未受邀。 尽管这一消息尚未得到官方正式确认,但已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,若属实这将是印度近期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多次采取强硬立场后,其他成员国对其态度的一次重要调整。 印度在上合组织内的表现一直备受争议,2024年10月,印度因反对涉及克什米尔问题的表述,拒绝签署支持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联合公报。 2025年6月,印度又对谴责以色列袭击伊朗的声明持保留态度,据《印度斯坦时报》报道,印度防长辛格在青岛防长会议上以“反恐关切未获体现”为由拒绝签署联合声明,导致会议首次未能达成共识性文件。 克什米尔问题成为印度外交政策的重要试金石,2025年4月22日,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恐怖袭击,造成26人死亡。 印度立即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,并采取包括暂停《印度河用水条约》在内的一系列强硬措施,然而,巴基斯坦军方随后公布的证据显示,部分武装组织可能获得来自印度的支持,这一指控使印度在反恐问题上的立场显得自相矛盾。 水资源争端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,印度单方面暂停执行《印度河用水条约》的决定,直接影响巴基斯坦24%的农业GDP和能源供应。 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表声明称此举违反国际法,并警告可能引发严重后果,美国智库“核威胁倡议”组织发布报告指出,在水资源争端与恐怖主义指控交织的情况下,南亚地区安全形势正变得更加脆弱。 印度的外交策略正面临严峻考验,莫迪政府试图在美俄之间保持平衡,既购买俄罗斯石油,又在联合国对俄乌冲突投弃权票,同时印度与伊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,又斥资28亿美元采购以色列防空系统。 这种看似灵活的外交操作,实际上可能损害印度的国际信誉,《华尔街日报》分析认为,印度想要同时维持与美俄的良好关系,却可能陷入两头不讨好的尴尬境地。 巴基斯坦的外交布局则显得更加连贯,在以色列袭击伊朗后,巴基斯坦立即表态支持德黑兰,这一立场为其赢得了伊朗的信任。 与此同时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持续推进,使巴基斯坦在地区合作中获得更多实际利益,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专家指出,巴基斯坦的战略清晰度正在为其赢得更多外交空间。 上合组织内部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变化,印度多次在关键议题上采取特立独行的立场,已经引起其他成员国的不满。 据俄罗斯《生意人报》报道,部分成员国认为印度的行为损害了组织的团结性,而此次四国闭门会谈的举行,可能预示着上合组织内部正在形成新的协调机制。 国际观察家普遍认为,印度的外交困境源于其战略定位的模糊性,印度既想通过上合组织获取中亚市场,又不愿放弃与美国的军事合作,这种“两头下注”的策略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越来越难以维系,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专家指出,随着国际格局的演变,印度可能被迫作出更明确的外交选择。 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也给印度带来新的挑战,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与巴基斯坦的关系有所改善,而印度在阿富汗的影响力则相对下降,与此同时,伊朗与巴基斯坦的能源合作日益紧密,这些变化都在重塑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。 印度需要重新评估其地区政策,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战略环境。 对于印度缺席四国闭门会谈的消息,印度外交部尚未作出正式回应,但分析人士指出,如果消息属实,这将是印度外交面临的一次重大挫折,印度需要认真反思其多边外交策略,否则可能在国际舞台上陷入更加孤立的境地。 从长远来看,印度需要在维护国家利益与履行国际责任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点,一味强调特殊诉求而忽视组织共识的做法,最终可能损害印度自身的战略利益,印度能否调整外交策略,重新融入上合组织的合作框架,将是对其外交智慧的严峻考验。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,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外交策略以适应新的挑战,印度作为重要新兴经济体,其外交选择不仅关系到自身发展,也将对地区乃至全球格局产生深远影响,未来印度将如何应对当前的外交困局,值得国际社会持续关注。 信源备注:本文综合参考了《印度斯坦时报》、俄罗斯《生意人报》、《华尔街日报》、美国“核威胁倡议”组织报告等权威信源
上合组织现在想踢印度出去?难啊!规矩卡死了——当初定的章程里压根没写开除这一条,
【9评论】【3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