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地时间6月30日,伊朗方面发布的画面显示,在12天战争,伊朗革命卫队防空部队,追踪并拦截了以色列无人机。 伊朗塔斯尼姆通讯社报道称,此次拦截主要使用了国产“358型”防空巡飞弹和“马吉德”近程防空系统。 值得关注的是,伊朗更先进的“信仰—373”远程防空系统和俄制S—300等重型装备并未出现在此次作战行动中。 军事专家指出伊朗防空存在体系化短板 德黑兰大学安全研究中心教授阿里·礼萨向《德黑兰时报》表示,现代防空作战需要完整的预警、指挥和拦截体系。 目前伊朗防空力量由革命卫队和正规军双重体系组成,这种架构在实际作战中可能影响协同效率,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报告显示,伊朗防空主力仍是俄制“山毛榉—M2E”等老旧装备,自主研发的“信仰—373”实际部署数量有限。 以色列空军展示新型作战模式 《耶路撒冷邮报》援引以军方消息称,在近期行动中以色列采用了“无人机+电子战”的新型战术组合。 这种战术先以自杀式无人机诱使防空系统开机,再通过电子战飞机定位雷达信号,最后用空射诱饵弹消耗防空导弹。 美国国防部报告指出,这种战术专门针对雷达反应慢、电子对抗能力弱的防空体系。 伊朗空军装备更新面临挑战 根据《简氏防务周刊》分析,伊朗空军现役主力仍是老旧的F—14A和米格—29战机。 虽然2023年接收了首批苏—35S,但这些战机缺乏现代化数据链和电子战设备,央视军事节目嘉宾王云飞曾比喻,没有预警机支持的战机就像近视的拳击手,难以发挥应有战力。 伊朗尝试发展不对称作战能力 革命卫队航空航天部队司令哈吉扎德向伊朗学生通讯社透露,已建立由固定阵地、机动发射车和虚假目标构成的防空网络。 这种借鉴了也门胡塞武装经验的游击战术,在今年1月对抗巴基斯坦空袭时取得一定效果,但专家认为这种战术难以应对体系完整的现代化空军。 全球防空体系建设呈现新趋势 国防大学教授房兵在《军事科技前沿》节目中分析,现代防空需要实现“看得远、联得通、打得准”的有机结合。 特别是面对隐身战机威胁,需要将传统雷达与量子雷达、红外探测等新型传感器结合使用。这种系统性变革需要长期持续投入才能见效。 伊朗国防建设面临资源分配难题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显示,伊朗2024年国防预算约153亿美元,仅为以色列的60%。 在这种情况下,德黑兰需要在战机更新、防空导弹升级和无人机发展等多项需求间做出权衡,这种战略选择将直接影响未来中东地区的军事平衡。 发展中国家军事现代化面临共性挑战 美国兰德公司研究报告指出,构建完整空防体系通常需要15—20年持续投入,《解放军报》曾评论称,国防现代化没有捷径,必须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,这一观点对正在推进军事现代化的国家具有普遍借鉴意义。 实战检验暴露伊朗防空体系薄弱环节 6月30日的拦截行动虽然成功,但反映出伊朗在应对现代化空袭时的力不从心。 从装备水平到作战体系,伊朗防空力量都存在明显短板,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装备更新,更需要作战理念和体系建设的全面提升。 中东地区军事平衡面临新变数 随着以色列持续升级空中作战能力,伊朗在防空领域的短板可能进一步凸显,未来中东地区的军事博弈将更加依赖体系化作战能力,单一武器装备的优势将越来越难以决定战场胜负,这种趋势对地区各国的国防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。 军事专家建议伊朗调整防御策略 多位接受采访的军事专家认为,伊朗需要重新评估其防空体系建设重点,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,应当优先发展关键领域的作战能力,而不是追求面面俱到,这种有针对性的建设思路可能更适合伊朗当前的实际需求。 国际军事合作或成重要补充渠道 分析人士指出,在自主研发的同时,伊朗可以通过国际军事合作获取关键技术,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称,伊朗已与多个国家展开军事技术合作,这种合作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提升关键领域的作战能力。 防空体系建设需要长期规划 从各国经验来看,有效的防空体系需要十年以上的持续建设,伊朗需要在明确战略需求的基础上,制定符合国情的发展规划,这种规划既要着眼当前威胁,又要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。 技术创新成为关键突破口 现代防空作战越来越依赖技术创新,量子雷达、人工智能、新型电子战等技术的应用,正在改变传统防空模式,伊朗如能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,将有效提升其防空体系的作战效能。 人员培训不容忽视 先进的武器装备需要高素质人员操作,伊朗在更新装备的同时,还需要加强人员培训和作战理念更新,只有人与装备完美结合,才能充分发挥武器系统的最大效能。 地区安全形势呼唤新思路 中东地区复杂的安全环境对各国防空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,伊朗需要根据地区形势变化,动态调整其防空体系建设重点,这种灵活应变的思路对维护国家安全至关重要。
震惊!伊朗查出真正原凶!伊朗怎么也没有想到,在以伊冲突期间,仅12天内就有多
【13评论】【13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