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克兰男子主动举报间谍,赏金没拿到,却拿到“征兵通知单”。 乌克兰征兵乱象再添新案例,一名男子因举报可疑间谍活动反被强制征召入伍。 据《基辅独立报》6月25日报道,哈尔科夫州一名28岁程序员在Telegram收到陌生人信息,对方承诺每烧毁一辆乌军装甲车支付2000美元报酬,他向乌克兰国家安全局举报后,不仅未获奖励,反而在3天后收到征兵通知书。 这一事件引发国际社会对乌克兰征兵手段的广泛关注,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最新报告指出,乌军征兵系统已出现系统性违规现象,该智库分析师杰克·沃特林在报告中表示:“乌克兰兵员补充机制正面临严峻挑战。”报告引述多个前线部队的反馈称,新兵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日益严重。 俄罗斯总统普京6月20日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的发言似乎得到印证,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:“基辅当局正在用强制手段维持军队运转。” 美联社获取的乌军内部文件显示,各征兵办公室确实面临指标压力,部分地区甚至将征兵数量与工作人员绩效挂钩。 乌克兰议会4月通过的兵役法修正案加剧了这一趋势,根据新规征兵年龄下限从27岁降至25岁,电子征召系统可将通知送达时间缩短至72小时内。 《华盛顿邮报》获得的军方通讯记录显示,部分征兵中心将“社会活动参与度”作为筛选标准,主动举报可疑行为的公民更容易被列为优先征召对象。 前线伤亡数字或许能解释这种征兵力度,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罗伯·鲍尔上将6月15日透露,乌军伤亡总数已接近50万,俄罗斯国防部6月18日战报显示,俄军已摧毁乌军超过8000辆装甲车辆,这些数据反映出战场消耗的严重程度。 类似案例在乌克兰并非个例,调查媒体5月报道,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一名教师因举报邻居私藏枪支,三天后收到入伍通知。 该媒体获得的资料显示,仅2024年前五个月,该州就有超过600人通过“特殊渠道”被征召,哈尔科夫地方法院6月已受理多起针对征兵程序的行政诉讼。 国际红十字会驻乌克兰代表处医疗官莎拉·科尔曼向BBC描述了战场医疗状况:“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应激性战场反应病例。”战地医院记录显示,约15%的轻伤员存在自残行为,这个数字较去年同期显著上升,心理学专家指出,非自愿入伍的士兵更容易出现战场适应障碍。 乌克兰社会对征兵的抵触情绪正在蔓延,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6月民调显示,18—35岁男性对政府的信任度降至19%,较2023年初下降43个百分点。 波兰边防局数据显示,2024年前五个月查获的乌克兰适龄男性偷渡案同比激增210%,其中不少持有高等教育学历。 这场征兵风波正在影响乌克兰的国际形象,德国《明镜》周刊最新报道引述欧盟官员说法称,布鲁塞尔方面已多次对乌克兰征兵方式表达关切,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6月17日听证会上,共和党议员迈克·罗杰斯质疑美国是否在资助强制征兵行为,五角大楼随后发布的声明中删除了原稿关于“民主典范”的表述。 被卷入征兵漩涡的乌克兰民众面临艰难处境,前述程序员在社交媒体最后的更新中写道:“我父亲曾为这个国家战斗至残废,现在他们想用同样的方式毁掉我。”该账号随后被乌克兰数字化转型部以“传播虚假信息”为由封禁,但未提供具体依据。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5月报告曾警告,乌克兰部分网络管制措施可能超出战时必要限度。 战场态势加剧了征兵压力,战争研究所最新评估指出,俄军在火炮数量上保持明显优势,而乌军预备队补充速度落后于消耗率,乌克兰国防部在回应记者询问时,引用了泽连斯基6月18日的电视讲话:“现在不是讨论规则的时候,每个乌克兰人都必须清楚自己的责任。” 这场征兵争议折射出更深层的困境。加拿大乌克兰裔军事历史学家奥列克西·托洛波夫在《外交事务》撰文指出:“当兵员补充机制出现问题时,整个战争努力都会受到影响。” 随着夏季战事的推进,乌克兰兵役制度面临的挑战可能进一步加剧,国际社会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度也在持续升高。
有意思!一名乌克兰爱国青年男子,拒绝被俄罗斯特工收买,选择向乌克兰安全部门举报俄
【9评论】【9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