项羽的格局,从他踏入咸阳的那一刻起,就已经注定了他的失败。手握四十万精锐,诸侯皆俯首,他却在巅峰时选择离开关中,退回彭城。他的理想,不过是恢复楚国,重现春秋战国的群雄割据,而非一统天下。他放弃了关中的富饶与函谷关的天险,只求衣锦还乡,享受乡亲们的欢呼,却不知这已偏离了成就霸业的道路。
他的手下曾劝他留在咸阳,但他对秦国故地的憎恨让他做出了错误的决定。他坑杀秦军降卒,焚烧咸阳宫,逼死秦王子婴,放纵士兵烧杀抢掠,这些行为不仅失去了民心,更暴露了他狭隘的心胸和有限的格局。
相比之下,刘邦虽出身低微,初入咸阳时也曾迷失,但三天后他觉醒了。他意识到自己的使命是成为全天下的王者,而非仅做关中王。他的将士们随他出生入死,期待的是一位能带领他们建立功业的明君。从这一刻起,刘邦的格局超越了项羽。他明白,要成就大业,就必须打败项羽,继续秦始皇开创的统一大业。
刘邦虽也分封了几个异性诸侯王,但他最终将彭越、韩信、英布等人一一翦除,并立下规矩,不允许分封异性诸侯王。这一举措,直接导致后来吕后无法分封吕家人为王,稳固了中央集权。而项羽的谋士,包括范增在内,都缺乏制度建设的能力,也未曾强烈建议项羽继承秦朝的郡县制。即使有人建议,项羽也不会同意,因为他对秦国的一切都充满了憎恨。
如果项羽成功,天下不久又会陷入春秋战国的混乱。但他的格局仅限于做一个西楚霸王,只求自己威风,不顾身后洪水滔天。而刘邦,虽有小的波折,但他的格局和决策最终成就了大汉四百年的基业,让中国历史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