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钱流动的地方就有江湖。 大学也不例外。 保安扔外卖停职了?不,这是大学里的“抽水战争” 看到湖南某高校保安把学生外卖扔垃圾桶的新闻,说实话不意外。校方反应挺快:保安停职、赔偿损失、还要上外卖柜。表面看是个粗暴执法的保安问题,背后水可深着呢,妥妥的利益再分配战争。 想想谁最不想让学生点外卖? 不是保安,是他身后的“食堂联盟”。高校食堂,历来是块肥肉。承包费、抽成、独家经营权,这背后涉及到庞大的利益网络。学生都跑去点外卖了,食堂窗口空荡荡,承包商的银子哗哗流走,校方可能也少收几笔管理费。保安不过是这链条里最末端的执行者,干着吃力不讨好的脏活。 扔外卖这种操作,堪称“物理拦截流量”。 粗暴有效,但后患无穷。学生炸锅、舆论发酵,学校脸上挂不住,最后保安被推出来背锅“停职”,食堂和承包商躲在幕后安然无恙。 停职算个啥?过阵子风头一过,换个岗位或低调上岗,成本低得很。学校赔偿那点外卖钱,和食堂可能流失的利润比,九牛一毛。 校方宣布要设“外卖柜”,这招才是关键。 看似解决问题,实则在划地盘、建规矩: 1. 物理上圈定地盘: 外卖不能再随便送门口,得进我指定的柜子。控制力有了。 2. 潜在的“收费站”: 别天真以为外卖柜都免费。有些地方柜子是要向骑手或平台收费的,或者向学生收保管费(超时?大件?)。就算不收,引入第三方运营商,里面没点利益勾兑? 3. 数据在手,心里不慌: 用了谁家的柜子,谁的平台送得多,数据一目了然。未来想和平台“谈谈”,或者对食堂承包商施压,筹码更多了。 4. 抚平学生情绪: 哎呀,我们不是堵死外卖,是“规范管理”。给点“方便”,堵住悠悠之口。 本质上,这是高校后勤利益版图对外部商业入侵的一场抵抗。 外卖平台和无数小餐馆,动了校园内既得利益的奶酪。 扔外卖是低端防守,设外卖柜是更高阶的“流量管控”和“利益再平衡”。保安是冲锋陷阵的小兵,停职是必要的“牺牲”,学校和后勤集团才是背后的棋手。 对学生来说: 暂时可能感觉“赢”了,拿到了赔偿和柜子。但长远看,“外卖自由”终究还是被纳入学校的“有序管理”体系,成本最终可能转嫁到骑手或自己头上。食堂呢?如果竞争压力小了,价格、口味、服务能不能提升?存疑。 扔的不是外卖,是利益的火星子。保安暂停职息事宁人,外卖柜立起来划清地盘。这场闹剧落幕了,可校园里关于“吃”的权力游戏,远远没完。 最惨的还是那些被扔掉的饭,保安大哥冲动了点,但也是食物链最底端的执行工具人,估计现在憋屈着呢。 下次遇到这种事,建议他拍照留证向上汇报,犯不着亲自当“垃圾桶战神”,惹一身腥。至于食堂老板们,真想留住学生胃,咱提升下性价比和服务,比啥招都强。靠物理隔离垄断,终究不是长久之计
太悲哀了!近日,湖南长沙一名16岁高二学生因和父亲发生争执,情绪激动之下,居然出
【15评论】【38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