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,《甄嬛传》选角时,郑晓龙导演找到“影帝”李天柱,问他:“我有个宫廷剧

南风意史 2025-07-01 14:54:17

2011年,《甄嬛传》选角时,郑晓龙导演找到“影帝”李天柱,问他:“我有个宫廷剧需要剃光头,但有700多场戏,你来不来?”

李天柱说:“头发是不属于演员的,剃不剃由不得自己,戏里要求我怎样我就怎样!”

结果把剧本发给他后,他就有点后悔了,没想到,演的苏培盛是个皇帝的跟班。

1954年,李天柱出生于中国台湾省,26岁时,凭借电视剧《吾士吾民》进入演艺圈。

此后,他出演了很多琼瑶的苦情剧,比如说《青青河边草》中的魏一鸣,《在水一方》里的左雨浓,演技可圈可点。

2005年,凭借偶像剧《白袍之恋》中的“刘教授”一角,成功斩获金钟奖最佳男主角。

2010年左右,台湾省的娱乐圈发展大不如从前,李天柱的事业也步入了低谷。

再加上他性格耿直,在娱乐圈得罪了不少人,也不拍烂片,慢慢地就没什么人找他拍戏了。

不得已,他也像很多台湾省别的演员一样,来到内地来发展,寻求更多的机会。

来到内地不久后,他就去《甄嬛传》剧组试镜。

他本来想的是,虽然在台湾已经是家喻户晓,但在内地还几乎没有什么人认识,只要能拿到一个角色就可以了。

他在郑晓龙面前非常谦卑:

“导演,我知道我在内地算是一个生面孔,我愿意把我自己当做一张白纸,如果导演您愿意的话,也可以把我当做一张白纸。”

导演被他很喜欢他这种,拿的起放的下的心态,于是决定给他一个重要角色。

导演问他:“能剃头吗?”

李天柱说:“头发本来就不属于演员的,剃不剃由不得自己,演员是为戏而生的,戏里要求我怎样我就怎样。”

郑晓龙导演很满意,告诉他给他一个戏份非常重的角色,除了男女主角他的场次最多,差不多有700多场戏。

李天柱很激动,回头就把头发剃了。

结果,等剧本一拿到手,他就后悔了。

看完前10集,李天柱发现:“这不就是一个跑龙套的角色吗?场次虽然多,但说的就是那几句话。”

整天就是“喳!喳!喳!奴才这就去办。”

可是李天柱头发也剃了,导演那边也答应了,只能硬着头皮拍了。

刚进剧组时,他告诫自己,应该放下以前的光环,重新开始。

但当他热情地向陈建斌介绍自己“我是李天柱”,陈建斌或许是没有听说过他,并没有说话转身走了。

这个反应让李天柱很不是滋味,作为影视圈的老前辈,他本想训斥一下陈建斌,但是他想了想又算了。

在这里自己就是一个新人,也怨不得别人。

他自嘲:“影帝跑到这边来伺候皇帝,不过在内地播播就算了,千万别到台湾省播去。”

没想到,李天柱会因为“苏培盛”火了10几年,就连香港台湾省也是一直热播不断。

苏培盛很多时候虽然只是个背景板一般的存在,给他发挥演技的地方不多。

但影帝毕竟是影帝,就算只是演一个“跟班”,他也一样用心研究角色。

在苏培盛的言谈举止中他加入了适时的低头哈腰,做人做事也格外谨小慎微,这些细节都得到了观众认可。

他演的苏培盛,虽然八面玲珑,却不油腻势利,更不像其他演员诠释太监这类角色的矫揉造作,令人反感。

尽管台词不多,李天柱低调的演绎方式,还是让人印象深刻,观众喜欢这个角色,还调侃苏培盛是“苏妃。”

《甄嬛传》爆红后,饰演苏培盛的李天柱也吸了一大波粉丝,李天柱却谦虚地说:

“是我沾光了。”

李天柱最让人佩服的,还是他的台词功底,表演时基本没有台湾腔。

在演《红色》时,他一口纯正的上海话,让人惊叹,还以为他就是上海人呢!

一个好演员就应该这样,角色不分大小,能拿视帝,也能演配角,这样的心态就很让人佩服。

0 阅读:172

猜你喜欢

南风意史

南风意史

史思远说旅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