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个大叔火到了全网!”近日,一位来自河南的58岁工地大叔,在北京某图书大厦,出现在陈行甲的签书会。陈行甲不仅送他2本书,还主动跟他拥抱,并激动地说:老哥,你是我书写生涯得到的最高褒奖。 咱说的这位大叔叫刘诗利,河南来的,在工地搬砖好些年了。早年间他其实当过民办老师,后来为了养家糊口,跟着老乡跑到北京工地,每天跟钢筋水泥较劲。你说搬砖多累?扛一天下来,胳膊腿儿都跟灌了铅似的,可他倒好,下了工往床上一躺,缓过劲儿来就摸本书看。工棚里那灯泡晃得人眼晕,他就着光翻;工地上的沙子往鞋里钻,他也不在乎——书里的世界,比啥都实在。 6月25号那天他难得歇班,想着去西单图书馆瞅瞅。到了地儿,晚上九点多正翻着书呢,一抬头瞅见楼下签书会挂着陈行甲的名字。刘师傅在心里头念叨:“陈行甲?听人说过,写书挺实在一人。”这机会他哪肯放过?赶紧排到队伍后头。 可这队伍里头,刘师傅实在太“扎眼”。蓝布工装洗得发白,肩上搭个大帆布包,鼓囊囊装着工具和换洗衣物,手里还攥着个塑料袋,里头装着俩馒头——这就是他晚饭。周围人要么穿衬衫打领带,要么拎着品牌包,就他跟个“异类”。工作人员瞧着不对劲儿,凑过去问:“大哥,您也是来签名的?”刘师傅搓搓手,河南口音浓得能拧出水:“俺...俺就想买陈老师两本书。” 谁成想工作人员一听,直接把他领到最前头。陈行甲正低头跟前边人说话呢,一抬头看见刘师傅,眼睛唰地亮了。不光送了两本新书,还站起来给了个大拥抱,声音都带颤:“老哥,您这是给我写书最大的面子!”为啥?搁谁见了都知道,写书的人最盼着有人真看、真懂,刘师傅这样的农民工都捧他的书,比拿啥奖都金贵。 刘师傅被这阵仗整得眼眶发红,一个劲儿搓着衣角:“这...这咋好意思。”陈行甲又塞给他一瓶水,还在书上写了名字,留了电话:“大哥,有空一定联系我。”你说这事儿逗不逗?一个大作家,一个大工人,就这么抱着,跟多年老友似的。 这事儿在网上一传,可炸了锅。刘师傅的老乡们在朋友圈里疯转:“咱村儿这老伙计,没白活!”他媳妇跟人唠嗑也直乐:“他啊,在家没事就骑个破自行车,跑20多里地去县图书馆;在外头打工,住20块一晚的上下铺,行李就一包,书比铺盖卷还金贵。挣那俩钱儿,够吃饭就成,买书?他舍不得。” 网友们更是炸开了。有人说:“脚底下踩着泥,眼里还盯着星星,这才是活法!”有人酸:“我服的不是有钱人装高雅,是没钱还死磕爱好的人——太难了!”还有人琢磨:“陈行甲这拥抱,不是作秀,是真心实意。现在多少人捧着书装样子,可刘师傅那书皮儿都翻卷了,里头画满了道道儿,这才是真读。” 刘师傅网名叫“幸福”,问他啥是幸福?他说:“自己舒坦就行。”细想这话,真有道理。他读书不为当大官发大财,就图个心里得劲儿。工地上的噪音吵得人脑壳疼,可他翻两页书,就跟到了另一个地界儿——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,字里行间的热闹,比啥都强。 你说现在这社会,有多少人把“读书”当任务?学生为考试,白领为装X,真正把书当朋友、当精神支柱的,少之又少。刘师傅这样的,就像块老石头,在钢筋水泥堆里闷声发光。他和陈行甲的拥抱,不是啥大场面,可就是让人心里头热乎——原来读书不分贵贱,真诚不分高低。 最后咱再唠两句。这事儿最戳人的,不是陈行甲多大方,是刘师傅那股子“轴劲儿”。他不富裕,没文化(指学历),可他有股子对知识的敬畏,对精神世界的追求。这年头,缺的不就是这种“轴”吗?缺的不就是这种“自己舒服就行”的踏实劲儿吗?
“这个大叔火到了全网!”近日,一位来自河南的58岁工地大叔,在北京某图书大厦,出
桃花林里时光
2025-07-01 14:12:28
0
阅读:5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