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问表弟媳:两孩子放假了,不送他们回老家吗?!表弟回:不送回去,送回去以后回来就不听话了。 要说这事儿啊,还得从表弟家老大说起。那孩子打小就是家里长孙,当年他爷爷奶奶抱孙子那会儿,跟中了大奖似的,逢人就炫耀。可谁能想到,这宝贝疙瘩小时候差点没命——他爸妈在深圳打工,刚出月子的娃直接扔给爷爷奶奶带。那俩老的倒会享受,一个打麻将一个守着看牌,眼看要放炮了赶紧碰一下提醒,至于孙子?直接锁屋里看电视。那娃一个人看动画片能看一整个下午,没人搭话就跟鸡唠嗑、跟狗说话,上蹿下跳的跟个小皮猴儿似的。 有回更玄乎,娃爬床底下找东西,摸着把花生米就往嘴里塞——还是老鼠药拌的!等他奶奶打完牌回来,娃正口吐白沫躺在地上直抽搐。那老太太吓得腿都软了,一路跌跌撞撞送医院洗胃,折腾了大半夜才缓过神儿来。打那以后,娃身子骨就弱了,三天两头感冒,青霉素都成了家常便饭。可这事儿啊,他爷爷奶奶愣是瞒了小两口好几年,怕影响他们打工。 表弟媳呢,当年还想着再生个闺女,就图老了有个贴心人能走动走动。她哪知道,自家娃早被养得有点“憨”——不是智力有问题,就是性子闷,不爱跟人打交道。现在倒好了,闺女倒成了小大人,每天带着哥哥写作业,早上给哥哥煮早餐,中午十一点多就把饭焖上,就等爸妈回家炒菜。那丫头片子,说话做事比大人还利索,可我心里直犯堵:这么小的娃,操的心比她爸妈都多。 表弟媳更不用说,那叫一个“拼命三娘”。卖货的时候风风火火,回家做饭洗衣麻溜得很,好像闲下来都是罪过。有回我看她在摊位上搬货,瘦得跟根竹竿似的,可搬起箱子来跟个大力士似的。我跟她说:“歇会儿呗,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。”她抹把汗笑:“歇着干啥?娃上学要花钱,老人看病要花钱,哪样不得攒着?”你说她傻不傻?可仔细想想,这不就是咱农村妇女最实在的活法吗? 要说最让我心疼的,还是那俩娃。老大虽然大了点,可总感觉缺了点灵气,跟他爸妈视频都怯生生的;闺女倒是机灵,可过早扛起家里的担子,学习上总差那么口气。有人说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”,可我就想问:那些七八岁就做饭洗衣、照顾弟妹的娃,有几个能安心坐教室里读书的?他们小小年纪就得算计柴米油盐,哪还有精力去琢磨课本上的“之乎者也”? 现在总有人说“读书不是唯一出路”,我承认,可读书是最踏实的垫脚石啊!你看那些从山沟里走出来的娃,哪个不是靠读书改变了命?不是说打工不好,可没文化的人打工,一辈子都在给别人打工;有文化的娃,哪怕起点低,也能慢慢往上爬。表弟家闺女这么懂事,我是既心疼又着急——她现在把心思都花在“讨好生活”上了,哪还有劲儿去“讨好自己”?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,谁不想让孩子快快乐乐长大?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。表弟两口子为了多挣点钱,把娃扔给老人;老人图省事,把娃当“小尾巴”;表弟媳咬着牙硬撑,把娃当“小帮手”。这环环相扣的日子里,最苦的还是娃啊!他们还没尝够糖的甜,就得先咽下生活的苦。
我问表弟媳:两孩子放假了,不送他们回老家吗?!表弟回:不送回去,送回去以后回来就
桃花林里时光
2025-07-01 23:15:18
0
阅读: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