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中国版英伟达”要登陆资本市场了。
6月30日,上交所一声公告震动半导体圈——成立仅四年的摩尔线程智能科技(北京)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摩尔线程”)科创板IPO获受理,拟募资80亿元,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。
这家被誉为“中国英伟达”的GPU新贵,在创始人张建中带领下,正试图用一场资本豪赌,撕开被国际巨头垄断的GPU铁幕。
1、英伟达门徒的破壁宣言
2019年,当张建中离开效力14年的英伟达时,中国GPU市场90%份额被英伟达、AMD、英特尔瓜分。国产GPU厂商在高端领域几乎空白。
2020年6月,张建中在北京悄然创立摩尔线程,一支豪华的“复仇者联盟”就此集结。摩尔线程的CTO张钰勃为前英伟达GPU架构师,主导过旗舰显卡设计;其市场生态负责人周苑为英伟达中国生态建设核心推手;而研发团队终超50%成员来自英伟达、AMD、微软,平均行业经验15年。
这支“中国最强GPU战队”的组建,成为摩尔线程技术突围的核心引擎。且仅用4年便完成四代GPU架构迭代:苏堤架构(2021):首款国产全功能GPU芯片,突破从0到1;春晓架构(2022):性能提升3倍,推出消费级显卡MTTS80;曲院架构(2023):AI算力突破,S4000加速卡落地;平湖架构(2024):FP8精度支持,S5000加速卡剑指H100。
而摩尔线程首创单芯片融合AI计算、图形渲染、科学计算、视频编解码四大引擎,突破国产GPU长期偏科AI算力的局限。其自研MUSA架构兼容CUDA生态,实现开发者“零成本迁移”。且摩尔线程从芯片设计到驱动层全栈自研,应对美国“实体清单”封锁。
尤其是实现了关键国产化替代成果。摩尔线程2024年夸娥(KUAE)智算集群从千卡升级至万卡规模,支撑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;而摩尔线程消费级显卡MTTS80支持《黑神话:悟空》等3A游戏,Windows驱动两年迭代24版,兼容性提升300%;且摩尔线程的开源生态建设,开源音频大模型MooER、适配OpenCV-MUSA,吸引超10万开发者。
然而,在这背后却是摩尔线程的一部烧钱史。
2、流血狂奔的残酷现实
招股书显示,2022-2024年摩尔线程营收分别为0.46亿元、1.24亿元和4.38亿元,但是其净利润却分别为-18.4亿元、-16.73亿元、-14.92亿元,同期净亏损达50亿,研发投入占比超300%。
在报告期内,摩尔线程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1.16亿元、13.34亿元、13.59亿元;虽然研发费用率不断下降,分别为2422.51%、1076.31%、309.88%,但是研发上的投入不断提高。
摩尔线程的财报上结构性矛盾凸显,消费级显卡(如MTTS80)需持续烧钱优化兼容性,而企业级产品(如S5000集群)尚未规模化放量。
尤其是在2023年,摩尔线程被美国列为实体清单后,晶圆代工转向国产Foundry联合开发7nm工艺,在7nm以下先进制程获取被锁死后,张建中在内部信中直言:“这是我们创业以来最黑暗的时刻。”
另外,摩尔线程也严重依赖大客户,2024年前五大客户占比98.16%;并且,摩尔线程如今还有64亿存货悬顶,跌价准备超7000万。
此外,摩尔线程2022-2024年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-143,491.19万元、-112,853.79万元和-182,815.83万元。三年累计净流出达43.9亿元,这是一个巨大的负现金流。
随着摩尔线程在研发上的不断投入,现金流恶化趋势明显。
3、6轮融资输血与百亿估值跃迁
摩尔线程此前曾经获得6轮65亿元融资,在绝境下,资本却疯狂下注。
2020-2021年:天使轮(五源/红杉)→Pre-A轮(深创投/字节跳动,数十亿)→A轮(国盛资本领投,20亿);
2022-2023年:B轮(中移基金领投,15亿)→B+轮(厚雪资本等,超20亿),投前估值冲至246亿;
2025年IPO:募资80亿(科创板年内最大),估值锚定255亿(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第261位)。
而摩尔线程的股东结构上,包括“国家队+巨头”联盟。国资系方面:中移基金、国盛资本、深创投持股超20%;产业资本方面:腾讯、字节跳动、联想布局AI与游戏生态协同;而创始人张建中通过直接持股(11.06%)及一致行动协议控制36.36%股权。
这种“产业+财务”组合,本质是赌国产替代的终极红利。正如某匿名投资人坦言:“我们押注的是十年后中国GPU万亿市场的话语权。”
此次,科创板IPO,摩尔线程拟募资80亿元投向直指三大生死战场。
首先,摩尔线程其中25亿元募资投向新一代AI训推一体芯片。该芯片对标英伟达H100,FP8算力适配MoE大模型;摩尔线程的千卡集群效率已超国外同代产品(实测数据保密);摩尔线程的万卡级KUAE智算中心落地青海、广西。
然后,摩尔线程再25亿元投向自主图形芯片。摩尔线程的MTTS80性能追平RTX3060;摩尔线程24个月完成24版驱动迭代,兼容近千款应用;摩尔线程招股书披露信创市场占有率超60%。
最后,19.8亿元投向AISoC芯片。如今,摩尔线程的“长江”SoC性能碾压高通8295,该芯片集成CPU+GPU+NPU+VPU异构架构,且已经拿到了多家车企智能座舱订单。
目前,摩尔线程拥有超过425项专利筑起护城河,是国内GPU企业第一。
但即使摩尔线程成功上市,依然面临炼狱级挑战。在技术上,跟英伟达依然有差距超2代的硬件性能,需靠软件优化弥补。而英伟达CUDA生态有300万开发者,摩尔线程MUSA生态刚破千。
在芯片生态上,如何破“CUDA铁幕”?摩尔线程能否通过开源社区(如MooER)、兼容性工具链(MUSIFY),构建“CUDA→MUSA”无缝迁移路径。
在商业化的道路上,摩尔线程商业闭环何时形成?
从张建中离开英伟达创业,到科创板80亿IPO,摩尔线程的五年狂奔浓缩了国产GPU的艰辛突围。其“技术上求全,生态上求融”的路线,既是对英伟达模式的致敬,亦是对中国市场的精准回应。然而,50亿亏损与万卡集群的并存,揭示出这条征途的残酷真相:国产替代没有捷径,唯有以时间换空间,以资本换技术。
转自:号外商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