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1年冬,74军骁将廖龄奇突遭军法严惩,师长之位旋即由张灵甫接掌。军中将士无不扼腕,两位得力团长当即请辞,74军上下私议纷纷:"若非廖将军遭此横祸,张灵甫何以得掌兵符?" 【消息源自:《国民革命军战役史·抗日战争时期》国防部史政局1985年版;《黄埔将领抗战实录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;《湖南抗战纪事》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】 1941年9月的长沙城闷热得像蒸笼,58师师部里电风扇吱呀转着,廖龄奇把结婚报告第三次摊开在桌上。这个黄埔四期出身的少将师长刚满35岁,军装领口却已磨出毛边——自从三年前武汉会战被打穿右肺,他总把"活一天算一天"挂在嘴边。"师座,批文下来了!"副官小跑着递过盖着红印的公文,廖龄奇突然剧烈咳嗽起来,震得作战地图哗哗作响。 婚礼定在老家醴陵,他特意选了套新西装。出发前夜,张灵甫拎着两瓶汾酒来送行。这位总爱用白手套检查枪械的副师长,此刻正用指节敲着酒杯:"听说薛长官最近在查各师主官考勤?"廖龄奇给新婚妻子买的银簪还摆在桌上,闻言只是笑笑:"老子打了七年仗,请三天假算什么?" 谁也没想到日军会提前发动进攻。婚礼第二天清早,廖龄奇正给新娘戴簪子,村口突然传来卡车急刹声。传令兵滚下车时满脸是血:"师座!鬼子突破新墙河了!"后来军法处调查记录显示,廖龄奇是光脚套着皮鞋就往指挥部赶,吉普车半路被炸翻,他带着司机徒步跑了二十里山路。 等廖龄奇满腿泥泞冲进师部时,作战参谋正对着两份矛盾的电报发愣。一份是薛岳签发的"即刻向浏阳转进",另一份是王耀武手写的"固守待援"。电台里传来74军军部的怒吼:"58师怎么回事?两个钟头没动静!"廖龄奇抓过话筒刚要解释,突然盯着地图倒吸凉气——按薛岳的路线转移,全师得从日军两个联队夹缝里钻过去。 战场记录显示,58师最终折损了三分之一的兵力才跳出包围圈。廖龄奇带着残部退到株洲时,薛岳的检举信已经摆在蒋介石案头。侍从室主任后来回忆,那天委员长用红铅笔在"临阵脱逃"四个字下划了粗线,墨迹透过了三层宣纸。没人知道廖龄奇被宪兵带走时,他口袋里还揣着没送出去的银簪。 刑场设在衡阳郊外的甘蔗地里。据行刑队长回忆,廖龄奇拒绝蒙眼,还自己整理了领章。枪响前他突然问:"张副师长到哪了?"这话后来被战史研究者反复咀嚼——当时张灵甫正带着改编后的58师急行军,胸兜里揣着新鲜出炉的师长委任状。 三个月后军事委员会补发抚恤金时,经办官员在档案里发现蹊跷:廖龄奇的阵亡通知书和烈士证书,落款日期居然是同一天。而真正讽刺的是,当58师后来在常德会战打出威名时,战地记者拍下的照片里,张灵甫胸前赫然别着那支本该属于新娘的银簪。
1969年,粟裕给老部下许世友打了个电话,说“老母亲在南京生活困难,请关照一下”
【4评论】【20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