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1年,开国中将吴信泉与他的妻子和12个孩子,一起拍下了这张全家福,吴将军一生只有俞惠如这一任夫人,这12个孩子全部都是她一人所生。 1961年夏,沈阳街头人来人往,谁能想到,一位开国中将正带着妻子和12个孩子,站在炮兵司令部前拍下一张全家福?吴信泉将军,戎马半生,战功无数,却只有一个妻子俞惠如,12个孩子全是她生的。 吴信泉,1912年出生在湖南平江,家里穷得叮当响,14岁就参加农民协会,1930年投身红军。从土地革命到抗战,再到解放战争、抗美援朝,他一路打过来,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。抗美援朝时,他带着第39军,打得美军闻风丧胆,首战云山、攻占平壤,硬是把敌人逼得没脾气。 俞惠如,1917年出生在安徽五河,12岁就闹革命,16岁入党,干过妇救会主任,聪明能干。1940年,她在安徽泗县认识了吴信泉。那年他28岁,她23岁,一场抗战欢迎会,两人看对了眼。同年12月,他们结了婚,婚礼简单得不行,就一张门板床和一床被子。 吴信泉常年在外打仗,俞惠如在家撑起一片天。她生了12个孩子,个个带大,还要干地方工作,日子苦得没法说。她用降落伞布给孩子做衣服,自己劈柴做饭,硬是没跟组织喊过一声累。吴信泉回家时,卸下将军架子,陪孩子打篮球、修鞋子,家里气氛倒也热闹。 1961年,吴信泉调任沈阳炮兵司令,这一年夏天,他带着全家拍了张全家福。吴信泉站在中间,穿得朴素,精神头十足;俞惠如在他身边,12个孩子从大到小站成一排。那时候,家里条件不算好,孩子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,但个个站得笔直。 这张全家福不只是照片,是吴家14口人生活的缩影。俞惠如管家有方,早起熬粥,晚上缝补,孩子分工干活,大的带小的,谁也不闲着。吴信泉在家也没闲着,教孩子打球、干家务,还爱吹口琴哄大家开心。这一家子,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,硬是靠团结和信念撑了下来。这张照片,后来成了吴家的传家宝,也成了新中国军人家庭的一个标志。 吴信泉打了一辈子仗,晚年却被病痛缠身。1992年,他去世前叮嘱孩子:“不劳动,不得食。”骨灰放回平江烈士陵园,简单得像他一辈子作风。俞惠如比他多活了23年,丈夫走后,她整理出版了他的回忆录,把革命精神传下去。2015年,她91岁去世,走得安详。 12个孩子呢?没一个靠爹吃饭。长子吴皖湘当了大校,其他孩子也各有出息,有的当兵,有的务农,有的做技术员。没人仗着吴信泉的名头捞好处,全凭自己闯。这一家子,用行动证明了啥叫家风传承。吴信泉和俞惠如的故事,不只是他们自己的,也是新中国那代人的写照。
1961年,开国中将吴信泉与他的妻子和12个孩子,一起拍下了这张全家福,吴将军一
只言片语里
2025-06-30 14:19:57
0
阅读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