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,男子兄妹三人,早年签下协议,父母把家里一套100平的房子给了男子,给了大女

梦幻星辰绘长 2025-06-29 13:53:28

北京,男子兄妹三人,早年签下协议,父母把家里一套100平的房子给了男子,给了大女儿45万,给了小女儿60平的房子和15万。父母去世后,男子改建的房子拆迁,两个妹妹反悔了,说房子和父母留下的65万存款都是父母的遗产,要求重新平均分。小妹:他房占了那么多,还要占钱吗?三人上了调解节目,结局让人唏嘘不已。 在北京电视台的调解现场,大哥李先生和他的两个妹妹就为了拆迁补贴和父母存款,从一家人变成了法庭上的原告和被告。 要说清这笔账,还得从多年前父母的安排说起。那时二老尚在,为免身后子女争产伤了和气,特地带着三个孩子去了人民调解委员会,订立了一份分家协议。 协议写得清清楚楚:大哥李先生分得那套100平米的祖宅;二妹拿45万元现金;小妹则得到另一套60平米的房子和15万元。一家人当场签字画押,对这份协议的效力,当时谁也没有二话。 协议签了,大哥也确实按约定承担了长子的责任。他不仅与父母同住,尽心赡养,还自掏腰包十多万,把分给他的那套老房子彻底翻盖一新。这份付出,在当时看来是理所应当的担当。 可是,世事难料。大哥翻盖的房子正好赶上了拆迁,他因此分到了一套新的100平米安置房,外加一笔拆迁周转补贴。也恰恰在这之后,父母相继离世,原本稳固的家庭平衡瞬间被打破。 当两个妹妹得知那笔周转补贴直接打到了大哥卡上时,心态彻底崩了。她们的逻辑很简单:当初协议只说了给房子,可没说给补贴;况且大哥的房子因为拆迁,如今市值超过300万,已经是最大的赢家。 所以,这笔周转补贴理应由姐妹俩平分。不仅如此,她们把算盘打得更远,连父母生前留下的65万存款,也应该全部归她们所有。 她们的诉求甚至推翻了过去的一切。在妹妹们看来,当年的调解协议根本没有强制力,应该彻底作废。她们要求把大哥名下的安置房和父母的所有存款打包,兄妹三人重新平均分配。只有这样,才算实现了她们心中的“公平”。 调解现场,法律和道理被摆上了台面。调解员明确指出,当年的分家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,房子赠予大哥是父母的真实意愿。律师也跟着普法:根据《人民调解法》,那份协议对所有人都有效力,白纸黑字就得认。 律师甚至好心提醒,真要撕破脸打官司,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,那65万存款得按法定继承,兄妹三人均分,大哥至少能拿走20多万,她们姐妹俩到手的钱反而会更少。 可法律和道理,在她们面前似乎都失了效。面对律师的解释,妹妹们直接打断:“那不行,现在这房子也属于遗产!”就是要连房带钱一起重新瓜分。 眼看亲情即将破裂,大哥为了挽回关系,做出了巨大让步:拆迁周转费他一分不要,只要妹妹们能把当年他翻盖房子的10万元成本还给他就行。这几乎是哀求了。二妹的回应干脆利落:“不行。”两个字,彻底堵死了调解的路。 回看父母当年“一碗水端平”的苦心,怎么也想不到,资产的增值,反而成了撕裂家庭的利器。当所谓的“公平”标尺可以随着房价任意浮动时,契约精神就成了一句空话。 遗产分割的不仅是财产,更是家人的情感联结。这场纷争让人警醒,家庭财富的传承,不能仅依靠法律,更应依赖沟通与规划。早立遗嘱,透明管理资产,才能避免让最亲近的人对簿公堂。

0 阅读:1
梦幻星辰绘长

梦幻星辰绘长

梦幻星辰绘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