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5年,农民陈永贵和翻砂工孙健被选为国家副总理,当时惊呆全国,而且孙健还是那

优优谈过去 2025-06-23 16:36:08

1975年,农民陈永贵和翻砂工孙健被选为国家副总理,当时惊呆全国,而且孙健还是那届副总理中最年轻的一位,他为什么会被选为副总理,一步登天的他的结局又怎样呢?   1975年1月13日,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,台上站着一位身着洗得发白工装的39岁汉子,他叫孙健,几天前还在天津内燃机厂翻砂车间干活。当主持人宣读国务院副总理任命名单时,“孙健”的名字与陈永贵等一起响彻人民大会堂,台下一片讶然。一个普通翻砂工竟一跃成为国家领导人,这成了那个春天震动全国的消息。 孙健的人生起步于1951年天津内燃机厂的翻砂车间,年仅15岁的他挥动铁锹铲煤,在高温粉尘中制作砂模。翻砂活计又苦又累,他却扎根车间18年,靠着实干从学徒成长为生产班长、车间主任。工友们提起他都说“话少活好,肯下苦力”。1969年他出任天津内燃机厂党委书记,却依然穿着工装泡在车间。 1973年全国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热潮,孙健结合工厂实践写出《朝着共产主义大目标,两步并做一步跑》的学习体会,被天津市委领导注意到。文中结合生产谈理论的鲜活例子让人眼前一亮,他很快被调到天津市生产指挥部任工业组副组长。这个任命改变了孙健的人生轨迹。 当时中央正推行干部队伍的“老中青三结合”,1975年初,筹备四届人大的周恩来总理在天津考察工业时,点名要听孙健汇报。面对总理提问,孙健拿着小本子流利答出全市上百家企业的产、供、销数据。周恩来当场赞叹:“这位同志管工业门儿清,是块好料!”最终孙健作为工人阶级代表被提名国务院副总理。 39岁的孙健成为新中国最年轻的副总理,负责全国机械工业,他坚持拒绝机关干部宿舍,把铺盖搬进国务院值班室。外出调研坐火车硬座,地方干部准备接待宴席总被他阻拦。有次赴大连考察码头机械,随行人员提议警车开道,他立即正色道:“工人坐车要什么警笛?别搞这些虚的!” 周恩来总理特意安排副总理谷牧做孙健的“师傅”,孙健谨记嘱托,上任两年踏遍全国27个省市的工厂车间。“多听工人骂声,少听干部掌声。”他笔记本扉页的这句话被中国机械工业年鉴编辑部后来证实。时任国务院值班室秘书周锁洪回忆,他办公室灯光常亮到深夜,窗前小菜园的白菜是他亲手栽种的。 1976年周恩来、毛泽东相继辞世,中国进入历史转折期,1978年7月,孙健在江西主持召开全国机械工业现场会时接到紧急电话。“停职检查”的通知传来,他只说了句“服从组织”便返回北京。几天后他出现在天津机械厂锻压车间报到簿上,工牌职务栏写着“学徒工”。 爱人庞秀婷忧心忡忡赶到工厂,孙健反笑着宽慰:“秀婷别怕,我本来就是翻砂工嘛,当总理睡不踏实,现在倒头就着!”妻子流着眼泪点头。邻居们这才知道,过去几年在针织厂三班倒的普通女工,竟是那位从不声张的“副总理夫人”。 回到车间的孙健让工友见识了什么是真本事,他带领的翻砂班组产品合格率全厂第一,午休时端着饭盒蹲在机床边吃饭。“这饭菜比国宴香!”他总这么说。天津市机械局1980年工作总结提到,孙健主持的离心浇铸工艺改良使废品率下降40%。 改革开放带来新机遇,1985年天津引进德国迅达普摩托车生产线,急需懂技术又通管理的项目负责人。时任天津市经委副主任聂璧初在回忆录中证实,孙健主动请缨参与谈判。 他凭借多年工业管理经验促成项目落地,后来担任天津摩托车厂厂长,1990年他调任中国机械工业供销总公司华北公司总经济师,直至1997年病逝。 他的故事映照出一个特殊年代的人才观。周恩来总理当年选用孙健看重的三点:长期产业实践、群众工作基础和吃苦耐劳精神。人民日报2018年刊文评价这类工农干部现象时指出,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干部选拔制度的有益探索。 晚年孙健常对子女念叨:“人就像机器零件,拧到哪颗螺丝就要起哪颗钉的作用。”家里书柜最醒位置摆着两样东西:泛黄的1952年天津劳动模范证书,和车间师傅传给他的那把磨光的翻砂铲。 1997年11月他病逝于天津,终年61岁,墓碑职业栏刻着“工人”二字。 信源: “文革”后销声匿迹的中央领导——光明网、《中国共产党简史》、人民出版社《周恩来年谱》等[凝视]

0 阅读:0
优优谈过去

优优谈过去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