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5年,一名机枪手为了躲避日军,选择绕上山路前进,没想到意外发现100多名正

青史闲人 2025-05-28 10:42:22

1945年,一名机枪手为了躲避日军,选择绕上山路前进,没想到意外发现100多名正在吃饭的日军,他看了一眼自己手上的机枪,心中一狠:跟他们拼了!

1945年的春天,湖南汉寿县排形村,16岁的曾岳峰怀揣着满腔怒火,跪在母亲面前,手中紧紧攥着一把乌头草。三天前,在潭头村目睹的惨剧仍历历在目:日军残忍地杀害了一位孕妇,未出生的婴儿浸在血泊中,微弱地抽搐着。月光透过茅屋的缝隙,洒在曾岳峰坚毅的面庞上,映照出他内心的悲愤。这把乌头草,在他眼中,仿佛化为了复仇的利器,闪耀着幽蓝的光芒。自小听着祖母讲述岳母刺字故事长大的他,早已将家国仇恨刻在了骨子里。1943年,日军铁蹄践踏湘北大地,激发了他如同潭头村那口染血的井水般坚决的抗战决心。在族长的劝说下,母亲含泪同意他参军,临行前为他缝上了晒干的艾草,寄托着对儿子的深切祝福与期盼。

常德会战的残酷洗礼,让他接过阵亡战友的捷克式轻机枪,枪管上还残留着战友的体温,编号19229的钢印被血迹浸黑。在青树坪的初次战斗中,这位新兵以20发子弹精准击穿日军碉堡的观察孔,一枪毙命机枪手,其神勇表现令74军58师174团的老兵们叹为观止。湘江抢渡战役更是让他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,日军弹片撕裂了他右腿一大块皮肉,但他却在白刃战中迸发出惊人的力量,左手被三八式刺刀刺穿的剧痛,反而让他以伤臂为盾,连续刺杀七名日军士兵。

在雪峰山东麓的迷雾中,负伤的曾岳峰和副射手陈百川与大部队失散,二人艰难地翻越险峻的山路。当他们转过山坳时,眼前出现令人震惊的一幕:百余名日军骑兵卸下盔甲,正在享用午餐,钢盔和饭盒在晨曦中闪着寒光。弥漫的炊烟中夹杂着味噌汤的咸腥味,这些日军士兵丝毫没有察觉到死亡的阴影已经悄然降临。曾岳峰检查了手中的加拿大造轻机枪,枪身尚存着激战后的余温,十个装满子弹的弹匣码放在枯叶堆中,如同一道致命的金属屏障。

“哒哒”的枪声打破了山间的宁静,正在吃饭的日军骑兵如同被镰刀收割的麦子般纷纷倒下。子弹击穿饭盒的脆响,混杂着战马的嘶鸣,奏响了侵略者的丧钟。曾岳峰巧妙地利用地形和射击角度,集中火力攻击日军战马密集区域,受惊的马群冲乱了日军的阵型,最终,二十八匹日军战马成了他的战利品。当友军赶到时,曾岳峰早已转移阵地,用最后十发子弹精准狙击日军指挥官,彻底瓦解了敌军的指挥体系。此役,他毙敌23人,缴获三八式骑枪47支,创造了单兵作战的奇迹。战斗结束后,他发现左手旧伤复发,鲜血浸透了绷带,而他却在硝烟熏黑的面庞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

日本投降那天,曾岳峰向衡阳的天空倾泻了300发子弹,曳光弹划过夜空,仿佛是为阵亡将士送上的祭奠。他抚摸着编号19229的机枪,枪管上的烙印记录了七年抗战的峥嵘岁月,从常德到雪峰山,128个弹孔见证了百余名日军的覆灭。1949年,他跟随程潜将军起义,依然保存着那块染血的绑腿布,上面用刺刀刻着七道竖痕,每一道都代表着他在白刃战中拼杀的敌人。这位曾经的农家少年,最终带着八枚军功章光荣退伍,即使到了96岁高龄,他依然能清晰地回忆起每一场战斗的经纬度坐标,这些数字早已深深地铭刻在民族的记忆中。如今,雪峰山上的缆车从当年的战场上空飞过,曾岳峰战斗过的山崖上,生长着一片片乌头草,这种曾被他用来表达抗战决心的植物,春天会绽放出蓝紫色的花朵,如同当年机枪枪膛中喷射出的火流星。当地导游常常指着山崖上的弹痕,自豪地说:“看,这就是曾老用机枪写下的《满江红》!”

0 阅读:155

猜你喜欢

青史闲人

青史闲人

青史闲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