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要有个这样的祖宗,我天天给他敬香磕头!
这并非妄言,钱氏家族绵延千年,人才辈出,一门竟出了十八位院士,被誉为“千年名门望族,两浙第一世家”。 这等盛况,与其家训密不可分。 这份家训言简意赅,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,足以指导后世子孙立身处世。我家孩子马上初中毕业了,暑期补习班先放一放,这套家训必须让他好好学习,我也要一起研读。
钱氏家族在近代更是群星璀璨,许多耳熟能详的钱姓名人都出自这个家族,其中最著名的“三钱”——钱三强、钱学森、钱伟长,正是钱氏家族的第32、33、34世孙。此外,钱穆、钱复、钱钟书、钱永健、钱其琛等杰出人物,也为家族增添了无上的光荣。
这份家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钱镠(音liú),他生于公元852年,卒于932年,是唐末的一位传奇人物。他曾与黄巢交战,后被唐朝封为越王,后又改封吴王,最终被后梁封为吴越王。
自唐末以来,钱镠一直向中原王朝进贡,并采取安抚百姓、稳定局势的策略。在他的统治下,吴越地区人才济济,文化繁荣,经济也得到了显著发展,成为五代十国时期相对稳定富庶的地区。他尤其重视水利建设,因此民间尊称他为“海龙王”。
钱氏家训共分为四个部分,内容涵盖个人修养、家庭伦理、社会责任和国家大义。它不仅体现了传统的儒家思想,也包含了务实的处世智慧。例如,家庭篇中强调婚姻要注重品德而非物质,社会篇提倡乐善好施,国家篇则强调为国为民的责任担当。 最核心的一点是“子孙虽愚,诗书须读”,无锡钱氏后人在2010年更将此写入家族信托条款,规定受益人必须完成高等教育才能获得资金。
家训中“个人篇”强调个人品德修养,要心存敬畏,言行端正,处事果断,待人宽厚;“家庭篇”则强调家庭和谐,尊老爱幼,注重教育;“社会篇”倡导社会责任感,要关心帮助他人;而“国家篇”则强调为国尽忠,以民为本。 这份家训的精髓在于将道德规范转化为可操作的制度,它并非只停留在美好的愿望上,而是通过实际行动去影响和规范后代的行为。其力量不在华丽的辞藻,而在于钱镠为后世子孙制定的生存法则——唯有德才兼备,才能光耀门楣,延续家族的辉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