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朝末年,蜀地盗贼横行。西川节度使崔安潜上任后,并未讨贼,反而笑眯眯的对属官们说:我知道,你们当中肯定有盗贼的内应,真查起来,得牵连多少人?把你们都换掉,整个西川怕是要乱成一锅粥了,所以我不难为你们。 这话一出,让在坐的属官们心里都打鼓,因为他们知道,崔安潜这人不简单,越是不按常理出牌越是让人害怕。 还没等属官们开口,崔安潜便大手一挥,“好了,你们都去忙你们的吧,这件事就交给我来办。” 蜀地的讨贼工作也陆陆续续开展了多年,朝廷的拨款不少,但先后来了几位节度使,愣是没有将这件事办好的。 崔安潜可以说是顶着重压来的,如果他循规蹈矩,很可能最后的结果就是和前面几位同僚一样,没有什么功绩,但偏偏他兵行奇招,让盗贼们不打自招。 这天,他亲手写了几张告示,命人张贴在各大集市中心,确保所有人都能看得到。 很多盗贼的家人就住在城中,只要他们的家人看到,就不怕这些盗贼消息闭塞。 属官也很快得到了消息,听说告示内容的时候,惊出一把冷汗,竖起大拇指直说:“狠,太狠了!” 原来,这告示上清楚的写着,如果盗贼交代出自己的同伙,那么自己便可以免除刑罚还可以获得赏金,如果被揭发,那么这个人不仅会被处决,连同他的家人也不能豁免。 这一消息引爆了整个蜀地,大街小巷都在热议这个新上任的节度使,当然也有人笑他傻,盗贼怎么可能放着同伴不相信而去相信一个官员。 但崔安潜却很是淡定,他整日坐在案牍前整理旧案,闲时出门赏花喝茶。 一连几天都没有任何盗贼来揭发,他也乐得自在,跟身边人说:“别急,该来的总会来的,这世上,最难测的就是人心!” 果然,这话刚说完,外面就有人来报,说是有个自称盗贼的人要来揭发同党。 等得到那人的确切位置之后,他立刻派衙役去抓,等这两人凑齐,他立便开堂庭审,这大张旗鼓的架势,吸引了很多老百姓看热闹。 只见这庭审的正中央跪着两个人,这两人一见面就剑拔弩张,被揭发者指着揭发者的鼻子骂:“你这个忘恩负义的狗贼,咱们俩近二十年的交情,那一次我断了你的,你竟然做出这样的事”。 揭发者面红耳赤的反驳:“话是这么说,当时这告示是咱俩一起看的,如果我不先告发,难保日后被抓的人不会是我。” 被揭发者怒火中烧,甚至直接想冲上去将面前的人打一顿,好在被崔安潜及时叫停。 他大声呵斥:“你这盗贼还想扰乱公堂吗?他说的没错,明明你也有机会先开口的,但你不说,这不是把刀子递到别人手中吗?” 于是,崔安潜当庭将揭发者释放,还给了他一笔钱,这白花花的银子,让百姓都看直了眼睛。 而那位被揭发者,活生生在集市被处以剐刑,就连其家人也不例外,有了这个先河,之后他们衙门的门槛都要被这些盗贼给踏破了。 有的盗贼不想被剐,连夜收拾东西出城,跑到鸟不拉屎的地方躲起来。 一时间,他们成都治安一往无前,人人安居乐业,就算有人睡觉不锁门,都不会被盗贼光顾。 崔安潜的这一招令当地的属官折服,不管曾经这些属官对他的看法怎样,这件事之后,都不敢轻易在他眼皮子底下作乱,毕竟崔安潜“人狠话不多”。 这次惩盗计真就印证了那句“世事如棋,人心难测”,再好的关系,一旦有了利益牵扯就免不了滋生猜忌,猜忌一旦开始也不会轻易结束,崔安潜将人心当做自己手中的利刃,刀不见血的将这些盗贼惩治的无安身之地,可见其对人心的把握,也怪不得他会成为一代名臣。 信息来源:百度百科:崔安潜
公元884年,黄巢被斩杀。唐僖宗见黄巢的姬妾足有30人,便问道:“你们出身富贵,
【3评论】【18点赞】
生命
小贼遇大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