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0年,时任驻美大使李肇星在美国大学演讲时,被一老太太质问:“你们为什么要'侵略'西藏?“李肇星没有直接反击,反而说了一席话让老太太一听就乐了。 李肇星,这个名字在中国外交史上是个响当当的符号。他1940年出生在山东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,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,他白天帮着干农活,晚上借着昏暗的灯光啃书本。最初他梦想当作家,可命运偏偏把他推上了外交这条路。1964年,他从北大西语系毕业,凭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和过人的脑子,进了外交部,从基层干起,一步步爬到驻美大使、外交部部长的高位。他的职业生涯横跨几十年,见证了中国从低调摸索到抬头挺胸的转变,也参与了不少国际上的大事小情。 1990年那次美国大学演讲,是李肇星外交生涯里的一个小亮点。当时正值冷战尾声,中美关系微妙得很,西方对中国的误解也不少。演讲结束后,一位老太太站出来质问:“你们为什么要‘侵略’西藏?”这问题在当时并不新鲜,很多西方人受媒体影响,把中国对西藏的主权看成外来干涉。李肇星没急着甩出一堆官方说辞,而是先反问对方有没有去过西藏,了解多少。这招挺接地气,先把球踢回去,让对方想想自己的立场站不站得住脚。接着,他用了个特别形象的比喻,说西藏和中国就像人的身体和腿,分不开。这比喻通俗又生动,把复杂的历史问题讲得跟拉家常似的,听众一下子就get到了。 他没就此打住,还简要说了说西藏和中国的历史联系。从唐朝文成公主入藏,到元朝把西藏纳入中央管辖,再到清朝设驻藏大臣,这些都是铁打的事实。李肇星没用高深的学术词儿,而是平铺直叙,像跟人聊天一样,把事情讲清楚。这番话既回应了老太太的疑问,也让在场的人对中国的主张多了几分理解。那次演讲后,气氛缓和了不少,有人甚至还鼓了掌,可见他这招多管用。 李肇星的聪明不只体现在这一个场合。他当驻美大使那几年,正赶上中美关系起起伏伏。1999年,南斯拉夫中国大使馆被北约轰炸,举国震惊。作为外交部的重要人物,他站出来严正抗议,要求彻查真相、赔偿损失。他的话说得硬气但不失分寸,既表达了中国的态度,也没把谈判的门堵死。后来中美关系虽然一度紧张,但他的处理让双方还能坐下来谈,关系慢慢缓和了一些。这件事看出他的大局观,既能硬起来,也懂得留余地。 说到李肇星的外交风格,幽默和智慧绝对是关键词。他不光会说漂亮话,还能在关键时刻用轻松的语气化解僵局。比如那次老太太提问,他没摆出一副严肃面孔教训人,而是用比喻和事实让人自己琢磨。这种方式特别接地气,不端着架子,却能把道理讲透。有人可能会问,外交不就得正儿八经吗?幽默管啥用?其实不然,外交是国与国之间的博弈,但归根结底还是人与人的沟通。幽默能拉近距离,打破敌意,让对方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。李肇星深谙这一点,所以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游刃有余。 他的职业生涯也不是一帆风顺。早年刚进外交部时,中国在国际上还很低调,资源有限,外交官们得靠自己的本事闯出一片天。李肇星从基层干起,吃过不少苦,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他英语好,脑子快,反应灵活,这些都是硬功夫。后来当了外交部部长,他面对的挑战更大,国际局势变幻莫测,中美关系、周边外交、国际组织博弈,每一步都得走得稳。他在位时,中国开始更多地参与全球事务,声音也越来越响,这背后有他的一份功劳。 2007年,李肇星卸任外交部部长,结束了几十年的外交生涯。退下来后,他留给人的印象是个既有原则又有温度的外交家。他的故事不只是一串履历,更是中国外交从谨慎到自信的一个缩影。他用智慧和幽默,化解过无数难题,也为中国在国际上挣得了不少尊重。说到他那次对老太太的回应,其实不只是个小插曲,而是他风格的集中体现——不硬怼,不回避,用事实和风趣把问题讲明白。
俄罗斯这是什么意思,把乌军头号叛徒送给乌克兰处理了,这次,乌克兰非要把这名头号叛
【7评论】【9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