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3年,志愿军庆功会上,团政委向守义和老乡团长聊家世,聊着聊着,政委大吃一惊,说:“你难道是我的亲哥哥?”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,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 1953年,朝鲜战场上的硝烟少了许多,志愿军46军137师上下还沉浸在马踏里东山大捷的喜悦里。 庆功会上,师政委赵振远乐呵呵地举杯,向众人介绍战功卓著的炮团政委向守义,话语甫毕,他又略带神秘地指着不远处另一位姓向的炮团团长说:“真巧啊!” 我们这位支援部队的第44炮团向团长,不光跟向守义政委一个姓,还是四川达县的老乡!”而这两个都姓向的指挥员,在炮火连天的朝鲜,真就只是老乡这么简单? 时间得回到二十年前四川达县那个穷山沟说起,向家两兄弟,哥哥原名“向守金”弟弟“向守银”他们兄弟俩人的童年,就没吃过饱饭穿过暖衣,然而,不幸的是母亲也因病去世,只剩他们父子三人相依为命。 直到1933年,红军的到来,给了他们生活的希望,红军队伍纪律好,于是,他们仨人决定加入红军的队伍中,一开始的时候,他们在一个队伍中互相照应。 但在之后,他们就被分到了不同部队,在一次任务中向家父亲不幸中弹牺牲,此时的兄弟二人还不知道此事,他们跟着各自的部队,一边打仗,一边到处打听父亲和兄弟的消息。 但说来也巧,弟弟向守银跟着红四方面军到了川西马尔康,居然碰上了哥哥向守金所在的红一方面军,长时间没见的兄弟二人,相互相拥,但由于军情紧急,部队马上要撤离,于是,兄弟俩只能约好,一边继续打听父亲的下落,等革命稳定了再好好团聚。 谁能想到,这此分别就是几十年,而他们心心念念的父亲早已牺牲,当他们哥俩再见面时,竟然是在朝鲜的战场上。 哥哥向守金,长征路上就显出了军事天赋,跟着红一方面军走完了全程,直到抗战爆发,他所在的部队编入八路军115师,在平型关这些硬仗,他打得勇猛,立了不少功。 也就是在打鬼子那会儿,他把名字改成了向守全,估计是取“保家卫国、守护周全”的意思,在1942年,因为在部队里表现优秀,又爱琢磨军事技术,组织上便送他去延安专门学炮兵指挥。 解放战争时期,向守全被调至东北野战军。他宛如蛟龙得水,凭借自身的能力与赫赫战功,从基层一路擢升,最终成为炮兵团团长。 直到朝鲜战争一打响,他作为第一批进入朝鲜战争的战士,在龙川里那场恶战,美军炮火猛得不行,向守全硬是抗住了所有的进攻,指挥炮兵给敌人来了个狠的,干掉一千多敌人,帮部队拿下了重要阵地,没多久就升了志愿军第44炮团团长。 而弟弟向守银,革命之路颇为曲折,他随红四方面军完成长征,抗战初期,因年纪尚小,在八路军129师担任李达等首长的警卫员,于枪林弹雨中护卫首长。 直到后来,革命需要他转到地下工作,为了保密和安全,改名向守义,意思是坚守革命道义,这么多年,他都在敌后默默干活,跟敌人斗智斗勇。 直到解放战争,他才回到作战部队,凭着政工和军事两方面的能耐,一步步当上了团政委,朝鲜战争爆发,向守义也是没有丝毫犹豫,带着部队上了朝鲜,担任志愿军518炮团的政委。 就这样,哥俩一个在前线指挥大炮轰鸣,一个在后方做政治工作鼓舞士气,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奋斗,几十年的打打杀杀,部队调动又频繁,他们早就断了对方的音信。 时光岁月不饶人,当年的毛头小子,现如今脸上也刻满了风霜,就算面对面,恐怕也很难相认,可缘分这东西,就是这么巧。 在1953年,反攻的马踏里东山战役,向守全的44炮团正好跟向守义的137师协同作战,在庆功会上,师政委赵振远那么一说,向守义心里也犯嘀咕,主动找到了这位叫向守全的“老乡”团长。 经过两人一聊,都觉得对方亲切,毕竟在外国战场碰上口音差不多的老乡不容易,几十年的风雨,模样、身形早都变了,谁也没认出对方是谁。 直到庆功会的第二天,向守全请向守义下棋,再次聊起家常,当向守义说到自家父母,特别是提到父亲的名字时,向守全心里咯噔一下,他听着向守义的描述,那些埋在心底的记忆一下子活了。 他难掩激动之情,对向守义说道:“向守义啊,我的父亲竟然也叫向以贵呢!””跟着又说:“不瞒你说,向守全也不是我本名,我原名叫向守金,当年跟我爹、我弟一起参加的红军。” 而“向守金”这三个字,像道雷劈中了向守义,他猛地抬头,声音都抖了:“你……你是我哥?我哥就叫向守金,我原名叫向守银!” 于是,两人赶紧对小时候的事、老家的样子、当年分别的约定,一条条一对,全对上了!那一刻,什么都明白了,只剩下激动和狂喜,这对在战火里失散了整整二十年的亲兄弟,居然在朝鲜战场上相认了! 直到1955年全军首次授衔,向守全、向守义兄弟俩,凭着革命战争年代的赫赫战功,双双被授予上校军衔。 【信源】权威资料来源:《相逢在朝鲜战场上的红军两兄弟》
建国前夕,粟裕爱将阮英平被三个农民杀害,粟裕:“掘地三尺也要给我找出来凶手!”这
【3评论】【5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