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960年,赵匡胤称帝不久,酒宴上与文武大臣正开怀畅饮,李筠突然站起来,将后周太祖郭威的画像挂在大殿的墙壁上,跪地嚎啕大哭。不久,赵匡胤看到李筠长子,问道:“太子怎么会在这里?”吓得对方立刻连连磕头。 公元960年,赵匡胤刚称帝,宋朝初立,满朝文武在酒宴上推杯换盏,正畅快时,李筠却突然站起,将后周太祖郭威的画像挂上大殿墙壁,跪地嚎啕大哭。这公然的挑衅让气氛瞬间凝固,新帝会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挑战?更让人费解的是,不久后赵匡胤见到李筠长子,竟开口问:“太子怎么会在这里?” 公元960年,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登上皇位,建立了宋朝,结束了五代十国几十年的乱局。这段历史,大家多少都听说过,但背后的细节却没那么简单。那时候,五代十国是个什么样子?政权换来换去,今天你称帝,明天我造反,武将割据、皇帝轮流坐,普通老百姓根本分不清谁是谁。就在这乱糟糟的背景下,后周出了两位有名的皇帝:郭威和柴荣。郭威是后周的开国皇帝,柴荣是他的养子,两人治国有方,打仗也有一套,算是那时候少有的明君。可惜好景不长,郭威病死,柴荣也在征战中早逝,留下个年幼的柴宗训当皇帝。后周这时候已经摇摇欲坠,赵匡胤瞅准机会,带着军队搞了个“黄袍加身”,直接把后周取而代之。 新朝刚立,问题就来了。赵匡胤虽然当了皇帝,但不是所有人都服他,尤其是后周的旧臣。毕竟人家跟旧主子出生入死那么多年,感情深着呢。其中,李筠就是个典型。李筠本名叫李荣,后来为了避柴荣的名讳改了名,出身武将世家,打仗很有一手,是后周的开国功臣。他跟赵匡胤以前还是战友,关系不差。可赵匡胤一称帝,李筠心里就不痛快了。他觉得赵匡胤这算背叛,对郭威和柴荣的忠诚让他没法接受新朝。 宋朝刚建立那会儿,赵匡胤知道自己屁股底下的皇位还不稳,得拉拢人心。于是他办了个宫廷酒宴,请来文武百官一起喝酒,意思是大家一条心,共创大宋。可就在这时候,李筠干了件大事。他在宴会上突然站起来,从怀里掏出郭威的画像,挂在大殿墙上,然后跪下来嚎啕大哭。这举动太炸裂了,满朝大臣都懵了。谁不知道郭威是后周的开国皇帝?这不就是在公开怀念旧主、打新帝的脸吗?李筠这时候已经不是简单的感性发泄,而是摆明了跟赵匡胤对着干。 李筠的部下看这架势,赶紧出来打圆场,说他喝多了,失态了,希望皇帝别计较。赵匡胤呢,当时没发火,表面上挺平静,甚至还笑了笑,没追究。这反应挺有意思,他不是不敢动李筠,而是想先看看这家伙到底想干什么。赵匡胤这人,心眼多着呢,他知道自己刚当皇帝,根基不稳,贸然收拾李筠可能会让其他后周旧臣也炸毛,所以先忍了。 没过多久,赵匡胤又找了个机会试探。他召见李筠的长子李守节,见面时突然来了一句:“太子怎么会在这里?”这话听着像玩笑,但分量可不轻。李守节一听,吓得赶紧磕头,说自己没那个心思。赵匡胤这招高明,既点了李筠一下,也警告他别乱来。可惜,李筠没领情,反而更来劲了。他回到自己的地盘潞州后,开始暗中联系北汉的皇帝刘钧,想借兵反宋。 说到北汉,这是个五代十国时期的小政权,跟宋朝不对付。李筠想着有北汉撑腰,自己能成事。可现实很骨感,北汉压根没真心帮他,出工不出力。李筠这边孤军奋战,压根不是宋军的对手。赵匡胤得到消息后,也不含糊,直接派兵讨伐。他亲自带队,在长平和泽州跟李筠干了几仗。宋军战斗力强得离谱,李筠的部队根本扛不住,节节败退。最后,李筠在泽州走投无路,自焚死了,叛乱就这么被平了。 李筠这人,说实话挺让人感慨。他对后周的忠诚是真没话说,到死都没变过心。可惜他太冲动,脑子一热就反叛,没好好想想自己的实力和处境。这叛乱要是成了,可能历史就得改写,但他失败了,也就成了个悲剧人物。赵匡胤呢,通过这件事彻底震住了其他不服的人,皇位坐得更稳了。这事过后,宋朝的开局算是稳住了,赵匡胤也慢慢把权力抓得更牢。
公元960年,赵匡胤称帝不久,酒宴上与文武大臣正开怀畅饮,李筠突然站起来,将后周
裂谷长河娱乐
2025-05-23 13:19:40
0
阅读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