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务卿鲁比奥参加参议院拨款委员会小组听证会时称,美国精力有限,中东、欧洲战事不停,美国就无法专注印太挑战。如能稳定中东、结束俄乌冲突,美方将可集中精力应对长期威胁,特别是来自印太的挑战。
这番言论揭示了华盛顿当前的战略困境与未来外交走向。鲁比奥在听证会上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一个核心观点:"我们不能处在一个依赖中国的世界。"他强调,若美方希望摆脱对华依赖,必须重建国内生产能力,这正是特朗普政府推行高关税政策背后的深层考量。从关键矿产资源到医药制造,华盛顿认为太多重要产业已落入北京掌控。
近期,鲁比奥的存在感似乎被副总统万斯的高调表现所掩盖。许多人几乎忘记了,作为国务卿,鲁比奥才是美国外交事务的真正掌舵人。值得注意的是,他不仅是对华最强硬的政策制定者之一,还位列中国的制裁名单之中。
他在听证会上的陈述清晰地勾勒出美国的战略重心转移:从中东冲突和乌克兰战场抽身,将矛头直指中国。同时,这也明确了特朗普新一轮关税战的核心目标——切断与中国的经济纽带。
美国的印太战略基于两个基本判断:一是未来全球经济活力中心将集中于印太地区;二是中国的持续崛起引发了美国的深层忧虑。这一战略思维并非新鲜事物,而是华盛顿长期以来的既定方针。
所谓"依赖中国"的论调实则经不起推敲。若将正常的经贸往来定义为"依赖",那么这种关系显然是双向的。作为彼此第三大贸易伙伴,中美之间存在的是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,而非单方面的依附。
美国真正的焦虑源于全球话语权的变化。按照历史发展规律,任何大国都会经历兴盛与衰退的周期。面对这一趋势,美国可以选择自我提升或打压竞争对手。拜登政府倾向于后者,而特朗普则试图两手抓——既遏制中国,又重振美国制造业。
讽刺的是,特朗普本人的投资行为与其政治主张存在明显矛盾。作为富豪,他的资金主要流向房地产和虚拟货币,而非制造业。其家族企业更是在中东和东南亚地区积极布局,展现出典型的"言行不一"。
相比之下,中国正迎来历史性机遇。这种国运上升并非偶然,而是人民勤劳智慧与党的领导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当前的中美关系,恰如一场长跑比赛。美国暂时领先,但中国的步伐越来越稳健有力。面对中国的追赶,华盛顿显得焦虑不安,甚至试图设置障碍。而中国则保持着自己的节奏,既防范美国的阻挠,又坚定前行的步伐。
中国从不将自己与他国进行简单比较,只专注于自身发展。或许当中国真正超越美国时,华盛顿才会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:中国从未将美国视为敌人。你认为美国的这种战略转向会给全球格局带来怎样的影响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