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乌开战前,中国提前买下千台发动机,西方很好奇中俄想干什么?美国智库发布报告称,在2022年俄乌开战之前,中国从俄罗斯进口了千台发动机,远超2020年统计的460多台发动机。
在国际形势日趋紧张的背景下,这笔交易引发了西方国家的诸多猜测。这一切还得从2014年说起,那年的乌克兰危机引发了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风暴,连带着中国的发动机零部件供应也受到了严重影响。
正值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,虽然国产WS-10A发动机已取得突破性进展,但尚未完全成熟。大量战机仍需依赖俄罗斯的AL-31发动机来维持战力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中国选择大规模采购俄罗斯发动机,实属情理之中。
对俄罗斯而言,在西方制裁的重压下,向中国出售发动机既能获取急需的外汇,又能巩固双边关系。如此庞大的交易量还赶在战争爆发前,难免引起西方国家的疑虑。
美国智库迅速发布分析报告,质疑中国此举是否意在协助俄罗斯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事,或为自身谋求其他战略目的。这种推测未免过于敏感。
实际上,中国航空工业一直在稳步推进。从2005年WS-10A研制成功到现在,国产发动机技术不断提升。特别是2023年亮相的WS-15发动机,其性能已经超越AL-31,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。
截至2024年,90%以上的中国战机已装备国产发动机,AL-31的重要性逐渐降低。这次大规模采购更像是一次战略性储备,为国产发动机完全成熟争取过渡时间。
有趣的是,局势已经发生转变。现在反倒是俄罗斯在寻求与中国在无人机发动机领域的合作。这场千台发动机的交易,见证了中国从技术追赶者到创新者的蜕变。
未来,随着WS-15的进一步成熟,中国战机的作战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。而中俄之间的合作也会持续,但双方都会保持适度的独立性。
关于这次采购的讨论仍在继续,你觉得西方国家对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担忧是否有道理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