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1年的夏天,马未都找溥仪皇帝的妹妹“三格格”鉴赏极品官窑,希望她帮忙掌掌眼

阳光少年万德努 2025-05-21 19:42:44

1981年的夏天,马未都找溥仪皇帝的妹妹“三格格”鉴赏极品官窑,希望她帮忙掌掌眼,结果她完全不把马未都放在眼里。 1981年,马未都还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,对古董的痴迷已经到了骨子里。那时候,他还不是后来那个名满天下的收藏大家,就是个喜欢倒腾老物件儿的普通人,手里攒了点家底,靠着眼光和胆识在古玩圈里混。那年夏天,他弄到了一件官窑胆瓶——这玩意儿在行家眼里可是顶尖货色,瓷质细腻,釉色纯正,带着明清官窑的高贵气派。马未都心里清楚,这东西不简单,想找个真正懂行的人给看看,确认一下价值,也顺便给自己长长见识。 他听说爱新觉罗·韫颖还住在北京,这位“三格格”是溥仪的妹妹,皇室出身,从小在宫里长大,见过的好东西肯定比谁都多。马未都寻思,这不就是天赐的机会吗?要是能让她点头认可,这胆瓶的身价不说翻倍,至少也能在圈里多几分底气。于是,他带上宝贝,怀着满腔热情就找上门去了。 爱新觉罗·韫颖,溥仪的七妹,生于1913年,小时候跟着哥哥姐姐在紫禁城里过过几天好日子。可惜好景不长,清朝灭亡后,皇室的光环早就散了。溥仪被赶出宫,她和家人也跟着颠沛流离,后来辗转到了北京,日子越过越普通。到了1981年,她已经快70岁了,住的地方没什么皇家的气派,就是胡同里一间普普通通的房子。她不再是那个金枝玉叶,生活早就磨平了她的棱角,靠着点微薄的收入过日子,跟普通老百姓没啥两样。 那时候,新中国成立已经30多年,社会变迁太大,皇室后裔的名头听起来唬人,其实屁用没有。她和她的家族,早就从历史舞台上退下来了。别说锦衣玉食,连起码的体面都不好维持。听说她平时挺低调,也不爱跟外人打交道,日子过得安静又简单。马未都上门的时候,她可能压根没啥心情接待,更别提对一个陌生人的宝贝感兴趣了。 马未都带着胆瓶登门,具体细节没啥详细记载,但结果很清楚——他没得到想要的回应。韫颖瞅了瞅那件官窑瓷器,态度冷淡,随口说了几句不咸不淡的话,就把他打发走了。马未都原以为能从她嘴里掏出点真知灼见,结果啥也没捞着,心里估计挺不是滋味。那一刻,他可能才意识到,皇室后裔的名头听着响亮,可现实远没那么浪漫。 韫颖为啥这么敷衍?有人可能会猜她不识货,但这不太可能。她毕竟是皇族出身,小时候见过的珍宝多了去了,官窑瓷器再好,对她来说也不算啥稀罕物。更大的可能是,她压根没把马未都当回事。那会儿马未都还没啥名气,就是个跑江湖的小贩子,韫颖眼里,他跟街头那些吆喝买卖的人没啥区别。她可能觉得,这人拿个瓶子跑来找她,八成是想借她的名头炒作,或者干脆就是来套近乎的,没必要搭理。 这事儿看着简单,其实挺耐人寻味。1981年,中国刚从动荡中走出来没几年,社会还在转型期。马未都代表的是新生的古玩圈,那帮人靠着改革开放的东风,凭眼力和胆子在市场上淘金。而韫颖呢,则是旧时代的残影,她的身份和经历,跟这个时代早就脱节了。俩人碰面,就像两个世界撞了一下,结果谁也没能说服谁。 韫颖的态度,其实挺能理解。她这一辈子,从宫里到胡同,从公主到平民,啥大风大浪没见过?早年家里还有些老物件儿,后来不是卖了就是没了,对她来说,那些古董不过是过眼云烟,没啥值得留恋的。马未都拿来的胆瓶再精美,也勾不起她的兴趣。不是她眼高于顶,而是她压根不想再跟过去纠缠。她那份冷淡,更多是对自己经历的一种麻木。 反过来,马未都也有点“想多了”。他以为韫颖会因为皇室背景,对古董有种天然的热情,可他没算到,人家早就活成了另一种模样。那一刻,他可能还年轻气盛,不太明白历史的重量,总觉得好东西就该有人捧场。可现实是,东西再好,也得看人愿不愿意买账。 马未都这次拜访,虽然没达到目的,但对他后来的人生未必没影响。几年后,他开始写文章,搞收藏,慢慢成了圈里的大咖。这次碰壁,可能让他更明白,古董的价值不光在物件本身,还在人怎么看它。韫颖的冷眼,或许反倒成了他成长路上的一课。 而对韫颖来说,这次拜访估计没在她心里留啥痕迹。她后来的日子还是那样平淡,1995年去世,算是平静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。她和马未都的交集,就像历史长河里的一粒沙子,小得几乎没人注意,却又实实在在地发生过。 这事儿放到今天看,也有挺多值得琢磨的地方。咱们现在老听人说“怀旧”“复古”,好像老物件儿就能让人找回点啥。可真像韫颖这样活过历史的人,反而对这些东西没啥感觉。是不是咱们有时候太把古董当回事了,却忘了它们背后的故事,才是真值钱的?

0 阅读:14

猜你喜欢

阳光少年万德努

阳光少年万德努

阳光少年万德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