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治疗鼻炎导致的腺样体肥大,切掉实在是没必要,几味中药就能解决的事儿,不妨一试】

灵松谈育儿 2025-05-20 10:10:37

【治疗鼻炎导致的腺样体肥大,切掉实在是没必要,几味中药就能解决的事儿,不妨一试】 家有鼻炎娃的家长们,是不是一听到 “腺样体肥大” 就慌了神?看着孩子睡觉张着嘴呼吸、打呼噜,生怕变成 “腺样体面容”,去医院检查,不少医生建议手术切除。 但手术真的是唯一选择吗?作为中医儿科大夫,我想说:先别急着动刀,几味中药或许就能解决问题。 一、手术不是一劳永逸,复发案例让人忧 门诊曾来过一个 8 岁男孩,妈妈带着他愁容满面:“一年前刚做了腺样体切除手术,现在又复发了,还查出慢性咽炎,早知道这样,说什么也不做手术!” 原来,孩子之前因腺样体肥大堵塞 70%,医生建议手术,术后不到一年,症状卷土重来。 为什么会复发?腺样体是免疫器官,就像身体的 “防御哨兵”,当鼻炎、感冒等炎症反复刺激时,即使切除,周围组织的炎症未消,仍可能再次增生。 而且手术需全麻,部位靠近颅底,存在一定风险。更重要的是,术后若不改善孩子体质,复发概率很高。 二、中医辨证调理:消肿胀、通鼻窍、强体质 以这个复发的男孩为例,辨证属于 “肺热瘀阻,痰湿互结”。 我给他开了一张中药方:辛夷花、连翘、玄参、白芷、川芎、桔梗、茯苓、黄芪。 方中辛夷花通鼻窍,连翘清肺热,玄参软坚散结,黄芪补正气,再配合中药熏鼻(用苍耳子、薄荷煎水熏鼻)和小儿推拿(按揉迎香穴、肺俞穴)。 一周后复诊,妈妈说孩子打呼噜减轻,继续调理两周,鼻塞、张口呼吸基本消失。 中医治疗的核心,不是直接 “切掉” 病灶,而是从根源解决问题: 消炎症:用辛夷花、薄荷等缓解鼻腔炎症,减轻腺样体肿胀; 化痰湿:茯苓、桔梗健脾祛湿,减少痰湿对腺样体的刺激; 补正气:黄芪、白术增强免疫力,让孩子少感冒,避免炎症反复。 三、腺样体肥大的真相:生理性 vs 病理性 家长首先要分清: 生理性肥大:3-10 岁孩子腺样体本就处于发育高峰期,若无症状(如鼻塞、打鼾),无需治疗,10 岁后会逐渐萎缩; 病理性肥大:因反复鼻炎、鼻窦炎刺激,导致腺样体过度增生,出现睡眠打鼾、张口呼吸、反复中耳炎等,需积极干预。 四、保守治疗黄金期:早干预,少遭罪 发现孩子有以下情况,及时就医调理: ✅ 睡眠时张口呼吸、打鼾 ✅ 白天鼻塞、反复清嗓子 ✅ 听力下降(腺样体压迫咽鼓管) ✅ 注意力不集中、频繁感冒 中医常用方法: 中药内服:根据体质辨证开方,如肺热型用清肺通窍方,脾虚型用健脾化痰方; 外治疗法:中药熏鼻、穴位贴敷(贴于天突穴、肺俞穴); 生活调理:避免冷饮、甜食,减少痰湿生成;加强运动,如游泳、跳绳,提升免疫力。 五、家长切记:别等 “腺样体面容” 再后悔 长期腺样体肥大可能导致: ⚠️ 颌面发育异常(上唇短厚、牙齿前凸、下颌后缩) ⚠️ 生长发育迟缓(睡眠缺氧影响生长激素分泌) ⚠️ 智力影响(慢性缺氧导致注意力不集中) 但只要早发现、早用对方法,多数孩子无需手术。就像门诊的男孩,通过中医调理,不仅避免了二次手术,体质也比以前好了很多。 “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”,能不手术就不手术。如果您的孩子正被腺样体肥大困扰,不妨先带他看中医,给身体一个自我修复的机会。 毕竟,比起 “一刀切”,调理体质、消除炎症,才是更温和、更根本的解决之道。

0 阅读:33
灵松谈育儿

灵松谈育儿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