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6年,山东莱芜警方接到群众举报:村里一位古稀老人家中竟藏着两把驳壳枪!民警

自由的吹海风 2025-05-20 07:08:31

1996年,山东莱芜警方接到群众举报:村里一位古稀老人家中竟藏着两把驳壳枪!民警立即前往调查,谁知老人面对执法竟拍案而起:"这两把枪,谁都没资格动!" 【消息源自:《双枪老兵"滕黑子"的烽火记忆》1996年齐鲁晚报系列报道;莱芜市公安局1996年档案记录(涉密部分经脱敏处理);军事科学院《华东野战军战史》相关章节】 1996年夏天,山东莱芜某派出所的电话突然炸响。"俺举报!老滕家藏着两把真家伙!"电话那头的声音压得极低,像是怕被什么听见。值班民警老张放下搪瓷缸,钢笔尖在记录本上洇开一片蓝墨——这已经是本周第三起涉枪举报了。自打《枪支管理法》实施以来,这样的电话就没断过。 老张带着两个年轻民警敲开滕家院门时,72岁的滕西远正坐在枣树下擦枪。老人抬头时,左脸颊那道从眉骨划到嘴角的伤疤在阳光下泛着光,桌上两把驳壳枪的烤蓝闪着冷冽的光泽。"同志,这枪不能留。"老张话音未落,老人枯枝般的手指已经推过来个红皮本子,封皮上烫金的五角星有些褪色。 "1947年2月,华野总部。"老张念出持枪证上的字时,手抖得差点拿不住证件。年轻民警小王凑过来嘀咕:"这该不会是假的吧?"老人突然扯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,肋间蜈蚣似的伤疤吓得小王后退半步。"孟良崮战役,子弹从这儿穿过去。"老人手指戳着自己腋下,"张灵甫的兵打的。" 调查像推开一扇尘封的档案室大门。在莱芜人武部泛黄的功劳簿上,记录着这个绰号"滕黑子"的老兵如何用缴获的三八大盖,在1940年杨家横战斗中连续捅死六个日本兵。"当时刺刀都弯了,廖司令拍着我肩膀说:'黑子,这把王八盒子归你了!'"老人回忆时,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枪柄上"保家卫国"的刻字。 更让民警震惊的是1947年的莱芜战役记录。时任华野副司令的粟裕在战壕里找到正给重机枪换枪管的滕西远:"好你个滕黑子!刚才是不是你带人端了榴弹炮阵地?"当粟裕把第二把驳壳枪拍在他手里时,炮弹掀起的冻土块正噼里啪啦砸在钢盔上。这些细节在军事科学院的档案里得到印证——"爆破组长滕西远率三人小组,用集束手榴弹摧毁敌坦克两辆"。 市公安局会议室烟雾缭绕。分管治安的副局长盯着从省军区调来的档案复印件,烟灰缸里堆满烟头。"按理说该收缴,可这枪上有军委办公厅的钢印..."局长突然想起什么,抓起电话要通干休所。当得知当年给滕西远授枪的粟裕大将刚做完化疗,握着话筒的手慢慢放了下来。 最后的解决方案充满中国特色。在部队派员监督下,民警给两把枪做了详细登记,枪管里灌进凝固的黄油,击针部位加装红色封条。滕西远在保证书上按手印时,突然问:"要是当年打鬼子时也有这封条..."话没说完自己先笑了。院墙外看热闹的邻居里,有人认出举报电话里那个尖细嗓音,被大伙瞪得缩着脖子溜走了。 这事过去二十多年后,有记者在干休所找到已经坐轮椅的滕西远。阳光照在陈列柜里的两把驳壳枪上,封条的红纸褪成了粉白色。当被问到为什么当年不偷偷把枪埋起来时,老人突然挺直腰板:"老子打鬼子时都没藏过,现在藏什么藏!"玻璃柜反射的光斑在他脸上跳动,恍惚间又像是1947年莱芜城外炮火映亮的脸。

0 阅读:46

猜你喜欢

自由的吹海风

自由的吹海风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