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军中将张振汉被红军俘虏后,跟着走完长征。毛主席说:“你回去吧。”萧克将军亲自给

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-05-20 16:54:35

国军中将张振汉被红军俘虏后,跟着走完长征。毛主席说:“你回去吧。”萧克将军亲自给他做粉蒸肉,周总理送行。他后来在武汉开杂货铺,暗中帮共产党,直到1949年重新穿上军装。 1949 年,新中国成立的曙光洒遍华夏大地,张振汉终于迎来了能光明正大为共产党做事的时刻。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工作当中,凭借着在军事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过人的能力,在新岗位上发挥出关键作用。往昔经历如同刻在心底的烙印,让他对为人民服务的意义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。每一项任务,他都认真对待,从城市建设规划的研讨,到民生保障工作的推进,都能看到他忙碌且坚定的身影,一心只为新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 。 1945 年 8 月,日本投降,战争的阴霾渐渐散去。此时的张振汉,一边经营着杂货铺,以此维持生计,一边暗中支持共产党。在那看似普通的杂货铺里,实则暗藏着为革命传递信息的秘密通道。 当听闻有共产党人员或进步青年被国民党抓捕,他便利用过去在国民党军队中积累的人脉,以及对当地局势的熟悉,四处奔走营救。他巧妙周旋于国民党的官场之中,凭借着机智与果敢,多次成功将被捕人员解救出来,为革命力量的保存默默奉献 。 1936 年 10 月,长征结束,红军放张振汉离开。彼时,他的内心天平已彻底倾向红军。回到国民党部队后,他表面上依旧是那个国民党军官,日常参与军队事务,与同僚们周旋。 但在暗地里,他时刻关注着共产党的动态,一旦得知有共产党的情报可能泄露,或者有针对共产党的行动即将展开,他便想尽办法通风报信。某次,国民党计划对一处共产党的秘密联络点进行突袭,张振汉得知消息后,连夜冒险送出情报,让共产党人员及时转移,避免了一场危机 。 1935 年 11 月,长征途中,张振汉亲眼目睹了红军战士们的坚韧。雪山高耸入云,寒风凛冽,红军战士们穿着单薄的衣衫,却一步一步坚定地向着山顶攀爬。 过草地时,沼泽暗藏,不少战士深陷其中,但队伍没有丝毫退缩。张振汉在红军中教授军事知识,他看到战士们求知若渴的眼神,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,依然认真学习,只为提升自己,更好地为革命事业奋斗。他深刻感受到红军为百姓服务的宗旨,在路过村庄时,红军战士们主动帮助村民干农活、修房屋,不拿群众一针一线,与百姓亲如一家 。 张振汉出身贫寒,1898 年出生于江苏徐州铜山。三岁时,父亲便撒手人寰,全靠母亲辛苦拉扯他长大。艰苦的童年生活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。在获得去武备堂学习的机会后,他格外珍惜,每日天未亮便起床读书,夜晚在昏暗的灯光下钻研军事知识,无论条件多么艰苦,他都从未放弃。 凭借着这股顽强的精神,他在加入国民党后,一路从基层做起,在战场上表现勇猛,逐渐得到提拔,成为蒋介石手下的优秀人才,在国民党军队中过上了优渥的生活,此时他对军队的认知还停留在国民党军队那一套模式上 。 1935 年 6 月,忠堡战役爆发。张振汉率领部队与红军交战,最终战败被红军俘虏。被俘之时,他满心绝望,脑海中浮现出以往战争中对待俘虏的残酷场景,以为自己必死无疑。然而,现实却让他大为震惊。 红军不仅没有对他严刑拷打,反而为他找来军医治疗伤口,尽管医疗条件有限,但红军尽力为他提供最好的救治。在饮食上,红军战士们自己吃着粗糙的食物,却给他准备相对精细的饭菜。这种截然不同的待遇,让张振汉对红军的认知产生了巨大的冲击,也成为他人生转变的关键节点 。 信源: 《红军长征史》,作者:王树增,出版社:解放军出版社,出版年份:2006年。

0 阅读:524

猜你喜欢

锴锐说科技文化

锴锐说科技文化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