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中国永远都造不出光刻机?”去年,中国物理学教授朱士尧在一次采访中直言:“美国都

漫聊小知识 2025-05-19 20:08:12

“中国永远都造不出光刻机?”去年,中国物理学教授朱士尧在一次采访中直言:“美国都造不出,中国永远也造不出来!”甚至认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造出光刻机。   一听到“中国永远都造不出光刻机”这个消息的时候,人们特别愤怒,谁敢这样保证我们造不出来?以后的事情谁能说的清楚?   仔细想想,中国这些年在科技领域的突破还少吗?从高铁到5G,从航天到量子通信,哪样不是从被卡脖子到后来居上?怎么到了光刻机这儿就成了死局?   首先得弄明白光刻机到底难在哪儿。这玩意儿就像给芯片“拍照”的超级相机,镜头精度要达到纳米级,光源、光学系统、精密机械缺一不可。   尤其是EUV光刻机,用的是波长13.5纳米的极紫外光,技术复杂度直接拉满。荷兰ASML能垄断全球高端市场,靠的是整合了全球5000多家供应商的顶尖技术,美国Cymer的光源、德国蔡司的镜头、日本的精密机械,少了任何一环都玩不转。   但问题来了,美国真的造不出光刻机吗?其实ASML背后有美国资本和技术的影子,只是没挂美国牌子而已。   朱教授这话,说白了是把ASML的成功等同于美国的技术实力,忽略了全球化产业链的本质。而中国要突破光刻机,靠的不是复制ASML的老路,而是另辟蹊径。   你看,中国在成熟制程光刻机上早就有了突破。早在上世纪60年代,咱们就造出了接触式光刻机,后来上海微电子接手后,一步步把DUV光刻机做到了65nm水平。   封装光刻机更是占据全球80%的市场,逼得国际巨头降价。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成绩,说明中国不是从零开始。   再看顶尖技术,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去年搞出了固体激光驱动的EUV光源,转换效率超过荷兰和瑞士的团队,直逼美国纪录。   这意味着我们绕过了二氧化碳激光的专利壁垒,开辟了新赛道。哈工大那边也攻克了激光干涉仪技术,为EUV光刻机的精密定位打下基础。这些突破就像搭积木,虽然还没拼成完整的光刻机,但核心部件已经有了。   国家政策更是没闲着。大基金三期砸了3000亿重点支持光刻机研发,从光源、光学晶体到靶材材料,上下游产业链都在加速国产化。科益虹源的光源、福晶科技的光学晶体、有研新材的靶材,这些企业已经实现了关键材料的自主可控。   上海微电子作为整机集成的龙头,EUV原型机去年通过验收,光源功率接近商用水平。   有人可能会说,就算技术突破了,国际封锁怎么办?美国不让ASML卖EUV给中国,还施压荷兰吊销许可证。但反过来想,这种封锁反而倒逼中国加速自主研发。   荷兰专家马克・海金克就说,美国的限制是中国工程师最好的动力,逼着我们走出了自己的技术路线。比如中芯国际用DUV多重曝光技术造出了10nm芯片,验证了国产设备的可靠性。   还有三条新赛道值得关注:量子芯片、芯粒技术、异构计算。这些技术绕过了传统光刻机的限制,用新方法实现算力突破。   “祖冲之三号”量子芯片的运算能力已经让人眼前一亮,北极雄芯的车载芯粒系统也在降低对先进工艺的依赖。说白了,就算顶级光刻机暂时造不出来,我们也能通过其他途径实现技术跨越。   当然,挑战还是有的。光刻机是集大成的系统工程,从实验室到量产需要时间,国际合作也必不可少。   但看看中国这些年在科技领域的爆发力,从0到1的突破还少吗?高铁刚引进时被嘲笑是“组装厂”,现在连技术标准都输出到国外;5G从跟跑到领跑,靠的就是持续投入和自主创新。光刻机这条路虽然难,但中国有的是耐心和韧性。   最后想问一句:当年钱学森回国搞导弹时,西方也说“中国永远造不出来”,结果呢?今天的中国,连空间站都建起来了。   你觉得,在光刻机领域,中国真的会永远落后吗?

0 阅读:0
漫聊小知识

漫聊小知识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