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在一天之内,对美国欧盟日本发去“加税”通知,即日起立刻实施! 中国商务部突然宣布对美国、欧盟、日本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共聚聚甲醛(POM Copolymer)加征反倾销税,这波操作在国际贸易圈里炸开了锅。 很多人可能一头雾水,这POM Copolymer到底是啥?说白了就是一种工程塑料,汽车零件、电子产品里都少不了它。但这次加税可不是小事。 先说为啥要加税。根据商务部的调查,这些地方的企业在卖POM Copolymer的时候,价格比他们自己国内市场还低,这就叫倾销。 有人可能觉得便宜不好吗?错了!低价倾销就像温水煮青蛙,外国企业先用低价把中国同行逼死,等市场垄断了再坐地起价。中国这次出手,就是要打破这种“先破坏后垄断”的套路。 再说这加税的门道。对美国企业的税率直接干到74.9%,而欧盟和日本大多在25%到35%之间。为啥差别这么大?这里面学问大了。 美国这些年在贸易上小动作不断,又是加关税又是搞技术封锁,中国这次算是“以彼之道还施彼身”。但对欧盟和日本就留了余地,特别是那些配合调查的企业,税率还能再降。 这就叫“精准打击”,告诉全世界:中国不是乱放炮,谁搞不公平竞争就收拾谁,谁守规矩就有商量的余地。 有人可能会问,中国这么干不怕惹毛美国吗?其实这招叫“以斗争求团结”。 中国这次加税,一方面是告诉美国:别以为你能随便拿捏我,我有反制的手段;另一方面又对欧盟、日本释放善意,避免把大家都推到对立面。这种策略在国际政治里叫“分化瓦解”,把对手的盟友争取过来,孤立真正的敌人。 还有个关键点,中国这次加税是完全按照WTO规则来的。调查做了整整一年,证据摆得明明白白,让那些想找茬的国家无话可说。 中国这么做,既是保护自己,也是在维护多边贸易体系。要是大家都不按规矩来,国际贸易就乱套了,最后谁都没好处。 有人可能担心,加税会不会影响中国企业的生产?其实恰恰相反。POM Copolymer是很多产业的上游材料,如果外国企业一直低价倾销,中国的相关产业就没法升级。 加税之后,国内企业有了喘息的空间,可以把更多资源投入到研发上,说不定哪天就能生产出比外国更好的产品,到时候反过来出口赚外汇。 再往深了想,这其实是大国博弈的缩影。美国这些年一直在搞“脱钩断链”,想把中国踢出全球产业链。 但中国没坐以待毙,而是主动出击,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。这次加税就是告诉美国:你想孤立我?没那么容易,我有的是办法在规则内反制你。 不过,这招也有风险。美国可能会报复,欧盟和日本也可能有意见。但中国已经留了后手:税率是浮动的,只要对方改正,随时可以调整。 这就像给对方递了个台阶,既能保住面子,又能解决问题。在国际政治里,这种“软硬兼施”的策略往往最有效。 最后,咱们得明白一个道理: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,光靠讲道理是不够的,还得有拳头。但拳头也不能乱挥,得打到点子上。 中国这次加税,就是把“讲道理”和“亮拳头”结合起来,既维护了自身利益,又没把路走绝。 在全球化退潮的今天,这种策略到底是高明之举,还是会引发更大的冲突?咱们拭目以待吧。 环球网——《商务部:今起对原产美国、欧盟等地进口共聚聚甲醛征收反倾销税》
美国教授警告印度:美国憎恨中国,并不是因为它不好,而是太成功
【12评论】【31点赞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