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血没有白流!”1974年,浙江一位老人刑满释放后,每天在手套厂蹬三轮车为生,

小史论过去 2025-05-19 19:53:26

我的血没有白流!”1974年,浙江一位老人刑满释放后,每天在手套厂蹬三轮车为生,过着清贫的生活!没想到,六年后,政府领导亲自登门拜访慰问,他究竟是谁? 吴其轺,1918年出生在福建闽清县一个乡绅家庭,家里排行老十,父亲吴銮仕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,特别重视教育,盼着儿女都能出人头地。吴其轺从小就聪明,读书成绩拔尖,1930年代考进青岛师范学院,本打算当个教书匠过安稳日子。可那时候日本侵略越来越猖狂,1936年,他在青岛街头看到中央航校的招生告示,“航空救国”四个字一下点燃了他的心。他没等家里回信,直接退学,跑去杭州笕桥空军军官学校报名,成了第11期学员,从此跟飞机和蓝天杠上了。 在航校,他每天早起跑步,学飞行技术,啃导航和机械知识,训练苦得要命,但他咬牙扛下来。1941年毕业后,他被分到中国空军第五大队,驻扎湖南芷江机场,成了少尉飞行员。那时候,中国空军装备差得没法说,日军飞机又快又狠,他和战友们经常是以少打多,硬着头皮上。 1941年6月,吴其轺在嘉陵江口执行任务,驾驶一架没啥武装的教练机,结果撞上4架日军战机围攻。敌机火力猛得像下雨,子弹打穿他的飞机,浓烟直冒,最后飞机坠江。幸亏附近村民拼了命把他捞上来,他身上中了3枪,坐骨神经断了,左腿落了残疾,走路一瘸一拐。可他不服输,硬是每天练仰卧起坐,忍着痛让自己站起来。 1942年,他凭着硬本事入选中美空军混合团,加入陈纳德将军的第14航空队第五大队,开上P-40战机。这回他可算有了像样的家伙。他打了88次空战,干掉5架日机,打伤3架,飞行时间加起来超800小时。他还四次飞“驼峰航线”,那可是喜马拉雅山脉间的死亡通道,云雾厚得伸手不见五指,稍不留神就机毁人亡,但他愣是凭着冷静和经验飞过去了。 1945年8月,他奉命押送日军代表去芷江谈投降,9月又在南京见证日军签字投降。那一刻,他坐在第一排,挺直腰板,看着受降官签字,心里那股自豪劲儿甭提多足。战后,他拿了盟军的“飞行优异十字勋章”、“航空勋章”,还有国民政府的17枚勋章,军衔也升到中校。那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,谁能想到后来的日子会那么苦? 1948年,吴其轺被派去美国学航空技术,学成后去了台湾。1949年,他爸写信催他回大陆,说新中国需要人才。他琢磨着自己一身本事,回来兴许能干点大事,就通过美国飞行员朋友帮忙,搭货机辗转香港到了北京,当上南苑机场的飞行教官。可那时候政治风向乱,他当过国民党空军的事儿成了“问题”。1954年,有人说他“历史反革命”,他稀里糊涂就被判了刑,送去余杭农场劳改,整整20年。 在农场,条件苦得没法说,腿伤让他干活更费劲,但他没抱怨,军人那股纪律劲儿还在。1974年,他终于熬到刑满释放,回到杭州,已经60多岁,头发白了,身子也垮了。街坊邻居不认识他,他说自己打过仗、开过飞机,人家还当他吹牛。没办法,他靠亲戚帮忙,进了一家手套厂,蹬三轮车挣口饭吃。 那几年,吴其轺每天早出晚归,蹬着那辆破三轮车,车斗里装600斤手套,压得车轴吱吱响。他腿脚不好,每蹬一下都疼得龇牙,可他从不偷懒,准时把货送到厂里。厂里人夸他力气大,领导说他蹬车最靠谱。日子过得紧巴巴,他饭量却大得吓人,一顿能吃一斤小笼包。为了不让人说闲话,他分三家饭店吃,包子一夹就往嘴里塞,汤汁滴在旧衣服上也不在乎。 他跟老婆邱秋瑾有两个儿子,家里穷得叮当响,桌上就几碟小菜,可一家人还算和睦。他蹬车回来,累得喘不上气,但从不跟家里人发脾气。邻居看他老实本分,也没多问他过去的事儿,就觉得这老头挺能吃苦。 1980年,事情终于有了转机。吴其轺的冤案被平反,那天他正擦三轮车,政府领导找上门,握着他的手说了一堆道歉的话,还给他恢复了名誉。他被安排到杭州大学地矿系当标本员,干的是整理矿石的活儿。他岁数大了,但干活认真,每天拿放大镜看标本,记特性,英语还说得溜,跟外宾聊地质一点不怵。同事都佩服他,说他学问大,经历也牛。 2005年,抗战胜利60周年,他的故事上了电视,报纸也争着报道。他被请去参加纪念活动,拿了两枚纪念章,手摸着章面,眼泪差点掉下来。那些年流的血,吃的苦,总算没白费。他常去学校给学生讲抗战的事儿,教室里挤满了人,大家都听得出神。 2010年,吴其轺92岁,在杭州家里安安静静走了。床边放着纪念章,墙上挂着旧军装,他的故事成了历史的一部分,告诉后人什么是爱国,什么是坚持。

0 阅读:132

猜你喜欢

小史论过去

小史论过去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