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藏一女婴6个月大时父母离异,从此寄住在姑姑家。2007年,姑姑实在撑不下去了,

修竹崽史册 2025-05-19 14:33:00

西藏一女婴6个月大时父母离异,从此寄住在姑姑家。2007年,姑姑实在撑不下去了,坦言养不起10岁的她了,把她送到了一个陌生男人面前。谁承想,那男人竟露出了笑容,伸手摸了摸她的头,一句话让人泪目!   2007年,十岁的藏族女孩次拉姆被姑姑从西藏带到北京,站在光爱学校门口,她六个月大时,父母离婚,从小跟着姑姑生活,姑姑家境不好,养两个孩子已经很吃力,没办法再照顾她,次拉姆就这样来到光爱学校,交到校长石清华手里,开始新生活。   次拉姆刚到学校,对一切都觉得陌生,不爱说话,北京的饭菜跟西藏完全不一样,她常常吃不下。   石清华看她这样,特意留意她的习惯,偶尔带点牛羊肉让她熟悉口味,还让其他孩子多跟她玩,时间一长,次拉姆慢慢适应,跟同学们一起读书、玩耍,脸上开始有笑容。   次拉姆发现,学校里很多孩子跟她差不多,都有过漂泊的日子,但在这里找到家。   学校不只是给孩子住的地方,石清华一直觉得,读书能帮孩子们过上更好的日子,他跑遍北京,找志愿者老师,争取资源,让孩子们免费上学。   学校名叫“光爱”,希望给孩子们温暖和未来,刚开始办学很艰难,孩子们天天吃白菜,课桌都破旧,石清华没放弃,带着孩子们坚持,社会上好心人越来越多,学校条件渐渐好起来,饭菜也不再只有白菜。   石清华这么坚持,因为他自己经历过艰难,1997年,邻居家爆炸,毁了他的家,妻子受重伤,儿子差点没保住,为了治病,他卖掉所有家当,带家人到北京,医疗费很快花光,一家三口睡在桥洞下,靠捡剩饭填肚子。   那时候,一个流浪小男孩把自己讨来的面包递给他儿子,这个小小举动像光一样照进他心里,他暗自决定,熬过难关后要帮更多无助的孩子,十年后,这个想法变成光爱学校。   次拉姆是光爱学校众多孩子之一,她在学校认真读书,成绩越来越好,老师教得用心,同学们互相鼓励,她觉得很有希望。   多年后,她考上浙江外国语学院,彻底改变人生,放假时,她常回光爱学校,站在讲台上教弟弟妹妹英语和数学,她知道,没有石清华和学校,她不会有今天,想把这份温暖传下去。   光爱学校如今走了十多年,从当初的白菜饭,到现在有了更好教室和宿舍,全靠社会支持。   学校不光教基础课程,还用上在线课程,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知识,心理辅导和职业培训也加进来,帮孩子们准备未来,政府福利体系很完善,光爱学校专帮特殊群体,跟公益组织和企业合作,补上空缺。   石清华现在少管学校事务,把管理交给专业团队,自己多陪陪妻子,妻子经过多年治疗,身体好转不少。   次拉姆的成长不只是她自己的故事,她在公益活动里讲自己的经历,吸引更多人关注光爱学校。   学校里的孩子,有的跟她一样考上大学,有的学到技能,开启新生活。   从当年流浪儿童的一个面包,到石清华建起学校,再到次拉姆的回馈,善意在光爱学校传下去,温暖每个走进来的孩子。   信息来源:《辽宁卫视》

0 阅读:892

猜你喜欢

修竹崽史册

修竹崽史册

感谢大家的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