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年,浙江青田县笼罩在梅雨时节的阴霾中。 六十五岁的刘伯温躺在病榻上,望着窗外的连绵细雨,胸中翻涌着未尽的心事。 这位曾辅佐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开国元勋,此刻已预感到自己生命的终点。 临终前,他特意嘱咐家人从书架上取来那本亲手参与编纂的《大明律》,将其中一页折角处反复摩挲。 消息传到应天府时,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。 听闻刘伯温去世的消息,他握着朱笔的手微微一顿,墨汁在奏章上晕染开一朵墨梅。 窗外蝉鸣刺耳,往昔并肩征战的画面突然涌上心头,鄱阳湖决战时的运筹帷幄,北伐元大都时的深夜密谈,那些金戈铁马的岁月仿佛就在昨日。 三日后早朝,新任左丞相胡惟庸手持笏板出列:"陛下可知,民间皆传刘基自择墓穴于九龙聚首之地?"这话像根钢针刺入朱元璋的耳膜。 他想起十年前巡视浙东时,刘伯温曾指着钱塘江畔的群山说过:"九脉汇聚处当出真龙。" 此刻这句话在龙椅上炸响,惊得他后背渗出冷汗。 三百锦衣卫连夜南下。当铁锹掘开青田武阳山麓的封土时,领队的千户忽然发现异常,棺木竟轻得反常。 随着棺盖被撬开,众人倒吸凉气:楠木棺椁里既无尸身也无陪葬,唯有一本摊开的《大明律》,泛黄的书页上赫然现出六个朱砂大字:"开棺见尸者死"。 这行字在火把映照下猩红刺目,吓得几个兵卒踉跄后退,铁锹哐当坠地。 消息传回应天,朱元璋盯着呈上的奏报,眼前浮现出二十年前的场景。 那时初定《大明律》,刘伯温坚持在《刑律》中增补"凡发冢见棺椁者,杖一百、流三千里;见尸者,绞"的条款。 当时自己还笑他迂腐,如今这白纸黑字竟化作回马枪,直刺帝王心口。 次日早朝,皇帝突然颁下两道圣旨:追赠刘伯温为太师,谥号"文成";着工部重修刘基墓,规制参照公爵标准。 朝堂上群臣面面相觑,唯有胡惟庸盯着金砖地面,脸色比身上的绯袍还要暗沉几分。 这场君臣博弈的余波,在青田山间持续荡漾。 重修后的墓冢背靠九重山峦,前临碧水环绕,当地百姓发现,新立的墓碑竟比原先矮了三寸。 更令人称奇的是,三十六具空棺同时下葬的传说在浙东山区不胫而走,樵夫们信誓旦旦地说,每逢雨夜就能听见山间传来翻书声。 二十年后,胡惟庸案发,刑部大牢的供状里赫然写着:"洪武八年,臣曾命人于刘基药中置慢毒。" 朱元璋览奏长叹,命人将这份供词抄录一份,快马送往青田,焚于刘基墓前。青烟升起时,山风掠过墓前石马,仿佛传来一声穿越时空的叹息。 信息来源: 《明史·刘基传》 文成县博物馆馆-明代《诚意伯文集》 浙江省文物局2019年《浙南明初墓葬群考察报告》
那年,浙江青田县笼罩在梅雨时节的阴霾中。 六十五岁的刘伯温躺在病榻上,望着窗外的
提莫说热点
2025-05-19 12:44:20
0
阅读: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