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,章含之抢救无效逝世,女儿洪晃打算将其和父亲乔冠华合葬,但护士冲进来说

星河征途远 2025-05-18 18:57:57

2008年,章含之抢救无效逝世,女儿洪晃打算将其和父亲乔冠华合葬,但护士冲进来说:“章含之临终前特意交代,她不想和乔冠华葬在一起,只愿带着他的一缕头发,与她自己的养父合葬。” 1月26日清晨,北京朝阳医院重症监护室的仪器发出刺耳鸣响,73岁的章含之在女儿洪晃的陪伴下走完人生最后一程。 当护士将白布轻轻盖过这位传奇女性面容时,病房角落里突然传出急促的脚步声——一位当值护士举着记录本冲进来,纸页上歪歪扭扭写着临终遗愿:"不与乔冠华合葬,只带他的一缕头发,同章士钊长眠。" 这个决定让女儿洪晃愣在当场,她记得母亲书房里永远摆着乔冠华的照片,记得四合院里那些泛黄的情书,更记得母亲在《风雨情》中写过"十年相守如同半世光阴"。 然而当护士翻出章士钊的遗物盒,那缕用红绸包裹的银发安静躺在养父的怀表旁时,洪晃突然读懂了母亲深藏半生的情愫。 时光倒转七十五年,上海永安公司的玻璃柜台折射着霓虹灯光,谈雪卿整理着康克令钢笔,天鹅颈般的曲线引得富家公子们驻足。 军阀公子陈度的汽车就停在街角,这个月已经换了三束玫瑰,这段跨越阶层的爱情如同烟花般绚烂短暂,当谈雪卿怀胎八月却得知只能当妾室时,她挺着肚子冲进巡捕房,硬是把陈度告上了法庭。 章士钊夹着公文包走进法庭那天,原本是为陈调元家族调解纠纷,可当他看见女婴襁褓中葡萄似的眼睛,这个膝下无子的大学者心软了。 调解书墨迹未干,章公馆就多了个咿呀学语的"大小姐",章士钊给养女取名"含之",取自《周易》"含章可贞",暗含包容万物之意。 北京史家胡同51号的朱漆大门见证了章含之的蜕变,养父书房里的线装书与英文原版书并排陈列,十四岁的少女在《莎士比亚全集》与《论语》间穿梭。 1953年填报高考志愿时,这个想当水利工程师的姑娘被养父一句话点醒:"国家需要沟通世界的桥梁。" 北外校园里的晨读声里,谁也没料到这个扎麻花辫的姑娘会成为改变中国外交史的重要人物。 1963年冬天的中南海菊香书屋,主席握着英文版《共产党宣言》突然抬头:"章老师,咱们换换脑子,你教我念这段。" 章含之手指微微发抖,她面前摊开的正是自己熬夜标注的教案,此后半年,每周日下午两点,海棠树下总会传来中英文交织的读书声。 当镁光灯追逐着这位"外交界五朵金花"时,没人注意到她旗袍领口别着的银质钢笔——那是养父章士钊用卖掉《柳文指要》手稿的钱买的毕业礼物。 1973年的爱情来得猝不及防,在外交部走廊擦肩时,58岁的乔冠华会把公文包换到左手,空出右手扶住险些滑倒的章含之;出访归来的专机上,他会悄悄在她座位放一包大白兔奶糖。 当章含之在离婚协议上签字时,乔冠华正在被批斗的会场偷偷写下"两情若是久长时"。 史家胡同的四合院里,两人最珍爱的不是外宾送的珍宝,而是养父留下的砚台和共同栽种的柿子树。 特殊年代的风雨来得猛烈,1976年后的审查日子里,章含之在牛棚墙上刻满《楚辞》句子,乔冠华把检讨书写成十四行诗。 当1983年乔冠华病逝时,人们在他贴身衬衣里发现三样东西:结婚照、女儿洪晃的周岁照,还有章含之教主席英语时的备课纸。 晚年独居的章含之总爱坐在养父的藤椅上,书桌上的玻璃板下压着两张照片:左边是联合国大会时英姿飒爽的女外交官,右边是窝在章士钊怀里吃糖葫芦的小女孩。 每月初一,她会打开檀木匣子,把乔冠华那缕头发与养父的怀表并排擦拭,女儿要给她买新宅子,她总摇头:"这院里的海棠是父亲看着长大的,冠华在时最爱在树下读报。" 2004年深秋,章含之最后一次整理回忆录手稿,钢笔尖在"葬于何处"处悬停良久,最终写下:"父亲予我生命,冠华予我灵魂。愿化作春泥护海棠,生死不离史家胡同。" 但当病魔袭来时,她却在清醒时刻抓住护士的手:"把我送回父亲身边,冠华的那缕头发......记得放在我们结婚照背面。" 如今站在苏州东山华侨公墓,能在章士钊墓旁看见块简朴石碑,没有外交部长的头衔,没有"五朵金花"的赞誉,只有六个字:"爱女含之长眠"。 碑前总摆着新鲜海棠花,花瓣上偶尔沾着从北戴河吹来的海风——那里安葬着另一位用十四行诗写情书的外交部长。 章含之的传奇人生(组图).北方网 2024-12-20.

0 阅读:0
星河征途远

星河征途远

星河征途远